[摘 要] 與普通本科院校舉辦的高職教育以及具有行業性質及特點的高職院校相比,地方高職院校具有地方性、綜合性、靈活性和多樣性等特點;地方高職院校應以“立足地方、服務地方、發揮優勢、辦出特色”為發展思路,在為當地經濟社會發展培養培訓高技能型人才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關鍵詞]地方 高職院校 特點 發展思路

地方高職院校的特點

1.地方性

就辦學定位而言,我國的公辦地方高職學院與美國上世紀初創立的初級學院(社區學院)以及日本、法國等國家隨后創辦的短期技術大學十分相似。初級學院它既不像傳統大學那樣周期長、學費高,又能使學生達到中學畢業所達不到的知識、技能水平;更為重要的是它靈活、多樣,能在專業設置、培養計劃、開放原則等各個方面滿足社區在經濟、政治、文化、教育不斷發展的實際需要,培養適用的人才。[1]

從國際基本經驗看,職業技術學校的專業設置應注意下列三點:①根據產業結構(包括部類結構、門類結構和行業結構)變化情況合理地設計和調整專業;②根據科技進步情況增設新專業;③根據地區生產特點合理設計和調整專業布局。[2]因此,地方高職院校只有面向地方,合理設計和調整專業,使其與本地區的產業結構相一致,才能使人才培養培訓與市場需求相協調,才能在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中更好地發揮作用。

2.綜合性

首先,地方高職院校由于主要擔負為本地區培養培訓各類高技能型人才的使命,所以在學科和專業設置上具有綜合性。其次,綜合性的另一突出特點,就是地方高職院校的辦學模式不是單一的學歷培養教育模式,而是培養培訓并舉,學歷教育與非學歷教育并存。應該說,培訓是地方高職院校區別于其他類型高等院校的重要標志之一。

3.靈活性和多樣性

地方高職院校的辦學宗旨和培養目標決定了院校在專業設置、課程計劃、培養培訓模式等方面具有一定的靈活性和多樣性。

地方高職院校在學制和培養模式以及招生、就業等方面,按照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走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發展道路,突出實踐環節,強化職業技能訓練。如學制方面,除全日制三年制和兩年制外,還可根據不同專業的特點積極大膽地探索和試行“2+1”、“1.5+0.5”等靈活多樣的多種學制。招生就業方面,“定單招生”、“定向培養”、“委托培養”、“頂崗實習”等都是地方高職院校值得推廣的辦學經驗。當然,在職業培訓方面,地方高職院校就顯得更為開放、多元,如半日制、夜校、函授等學習形式都可以提供給學習者自由選擇。

地方高職院校的發展思路

1.立足地方、服務地方,牢固確立正確的辦學宗旨

立足地方、服務地方,具體就是要從渭南市情出發,結合學院自身的教育資源實際,找準校地攜手、多元結合的切入點。渭南職業技術學院的前身是渭南中醫學校、渭南農業學校、陜西省大荔師范學校和陜西省蒲城師范學校,四所中專學校的傳統專業設置主要集中在農、醫、師類,在這幾個方面具有優勢教育資源,幾所學校也在多年辦學中為渭南當地相關行業和領域培養了大批合格有用人才。但新組建的渭南職業技術學院要擔負起為渭南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全方位高技能型人才服務的重任,現有的教育教學資源顯然不能適應這一更高層次的要求。為此,學院必須牢牢把握與渭南經濟社會發展同步的專業建設理念,加大專業結構調整,深度整合教育資源,力爭用三到五年的時間,使學院的專業設置與渭南區域的產業結構和特點基本相適應。

2.發揮優勢、辦出特色,努力做出地方高職教育的品牌

以渭南職業技術學院為例,要圍繞發揮優勢、辦出特色可從以下幾方面做文章:

一是調整、充實現有教育資源,保留傳統優勢和特色。學院成立后已經批準招生的護理、中藥、計算機應用技術、英語教育、畜牧獸醫、旅游管理等三年制高職專業,在師資、設施、教育教學管理等方面具有相對資源優勢,且積累了多年辦學經驗,在服務渭南經濟和社會事業發展,培養相關行業領域技能人才方面已經并將繼續發揮重要作用。學院要對這些專業做進一步充實和加強,優先發展,重點建設,力爭早日建成名牌和精品,以帶動學院整體專業建設發展。二是整合、拓展現有教育資源,積極創建應用型、技術型專業。三是通過重組和引進相關教育資源,新建一批與渭南經濟社會發展急需的技能人才所對應的專業。四是加大面向渭南全市各類技能人才的培訓力度。積極創造條件,爭取中央和省上職業教育培訓基地項目,努力把學院建成渭南市多個培訓中心和基地。

3.以人為本、理念先行,著力培育具有地方高職特色的大學精神

一所學校的精神和文化對于學校的發展具有強大的引領和支撐作用。地方高職院校大多從中專合并升格而來,其學校精神文化自然帶有鮮明的行業和中職教育烙印。[3]在高職教育發展過程中,各種不同文化經過相互碰撞、揚棄、認同、融合,逐漸形成高職院校獨特的精神。

渭南職業技術學院的傳統學校文化包括中師學校文化、中醫學校文化和農業學校文化。在學院的建設和發展中,要培育和塑造學院精神,就應當對傳統優秀文化在繼承的基礎上發展和創新。創新主要是對新構架的渭南職業技術學院文化意識的認同、提煉、實踐和再造,其核心是讓學院確定的辦學理念深入人心。要通過深入持久地進行校園文化建設,著力塑造有自身特色的學校精神。

參考文獻:

[1]王天一.外國教育史(下)[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3:106.

[2]吳文侃,楊漢清主編.比較教育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468—469.

[3]陳云濤.論高職院校的文化創新[J].教育與職業,2008(2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