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隨著數字化校園的不斷推廣,教師將處于信息化的環境中,需要培養和不斷地提高教師的教育技術能力,才能發揮出信息化環境的優勢。教師教育技術能力的培養內涵豐富,本文主要探討當前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培訓的誤區與不足,以期在培訓中給予關注。

[關鍵詞] 信息化環境 教育技術能力 信息技術 教學設計

信息化環境中教師教育技術能力的培養有著十分豐富的內涵,提高對教育技術培訓的認識,彌補當前培訓中存在的不足之處,對教師教育技術能力的培養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對教育技術培訓認識的誤區

誤區一:培訓內容的偏差。在教師的教育技術培訓過程中有一種相當普遍的認識:把教育技術能力培訓等同于信息技術,認為掌握了信息技術的運用就是掌握了教育技術能力,其直接后果就是把教育技術能力培訓局限在信息技術應用培訓,從而使針對教師的教育技術能力培養的意義、作用大大降低。所以準確地把握與教育技術相關的概念,有助于對教師教育技術能力的培養有全面辯證的認識,使教師在實踐中能自覺地、科學地提升自身教育技術素養。

在教育信息化過程中,教育技術和信息技術有密切的聯系,但卻屬于不同的學科,各自有不同的研究對象和研究范疇。教育技術是教育學的一個分支,其研究對象是學習過程與學習資源。研究范疇是對學習過程與學習資源的設計、開發、利用、管理與評估;信息技術則屬于技術學科,其研究對象是信息,研究范疇是對信息的獲取、存儲、分析、呈現、變換、傳輸與評價。[1]目前,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中的應用逐漸成為現代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技術手段,但僅把它視為促進和推進教育發展的有效途徑,或解決教育教學難題的重要手段,顯然是不科學的。教育技術培訓的核心內容應該是教學設計、信息技術的應用能力以及信息技術與課程的整合,教學設計是把教學理論、學習理論與教學實踐緊密結合在一起的紐帶。

誤區二:培訓對象不全面。目前教育技術培訓主要針對一線教師,注重一線教師對教育技術應用,忽略了各級領導及教學管理人員,而他們對教育技術的應用需要有更高層次的認識,才能有效引導教師對教育技術的合理應用,能更客觀地評價教師的課堂教學,有利于增強教師應用教育技術的積極性,進而有利于校本數字化教學資源的建設。

注重培養教師自主適應教育技術發展的能力

1.善于利用教育技術的在線資源。剛開始接觸教育技術的學科教師對教育技術中純技術部分的掌握,通過參加培訓快速入門是一種不錯的傳統方式,但技術發展快, 學科教師不可能對每一種新技術都能在培訓班學習,因此信息化環境中教師教育技術能力的培養應把重點放在培養教師善于利用各種途徑特別是善于利用教育技術進行自學的能力,例如通過網絡上非常豐富的在線學習資源,教育技術中許多教育軟件的應用都有在線學習。培養教師利用教育技術中的在線學習掌握新技術的能力可以說是一勞永逸的事情,也是目前應對教育技術中迅速發展的新技術的有效途徑之一。

2.參與研究共同體開展教育技術的教學實踐應用研究[2]。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是目前教育信息化所進行的一項巨大任務,針對目前信息化環境中教育技術缺乏貼近實踐層面的理論用來直接指導實踐應用的現狀,學科教師、教育技術專業人員、相關的專家、學者等可以利用強大的網絡技術在網上組建對教育技術的教學實踐應用進行研究的共同體。學會與人合作是時代對學生提出的新要求,這個要求同樣適用于教師,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培養理應有意識地培養教師參與網絡技術支撐下的研究共同體進行學習、研究的能力,從某種意義上說教師具有了這種能力也就相應具有了適應教育技術未來發展的能力,這比單純教會教師掌握幾種軟件的應用意義更為重大。教師具有了適應教育技術發展的能力,在面對教育技術中“教育”和“技術”兩方面的發展時就能應付自如,游刃有余地實現自我學習,自我發展。

注意培養教師辯證認識教育技術的作用與影響

在信息化環境中不能忽視技術的作用但更不能過分依賴技術,教育是一種培養人的社會活動,是一項十分復雜的系統工程,時時刻刻都會受到各種條件和外界因素的制約,教學領域出現的問題,也往往不是在教育系統內部就可以解決的,教育技術不是萬能鑰匙,它無法解開教育教學中的所有難題。技術是一把雙刃劍,任何先進的技術都不可能自動地改善教學效果,教師的地位是任何技術都無法替代的,明確了這一點將有助于教師正確看待自身的作用,在信息化教育環境中調整自己的角色,努力探索能有效提高教學績效的技術。

教育是人性化的工作,教育教學改革如果單從技術裝備、技術培訓等入手,不可能有根本性突破。教育技術的應用必須以人為本而不是以技術為本。黎加厚的《教育信息化的“生命環境觀”》一文中認為教育技術在教學中的運用,核心問題是看是否尊重了學生和教師作為生命個體的生命活動,提高他們生命存在的質量。[3]目前我們的一線教師在教育技術的教學運用中仍然存在兩極分化,一部分基本不了解,也不用,還有一部分有過度使用的傾向。教育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應該站到幫助學生和教師創造一個有利于提高他們生命存在質量的信息化教育環境的高度,使教師和學生免受機器般的待遇,使教育變得枯燥、缺乏人情味。

教師的教育技術能力提高將大力推進教育教學改革,有效地促進數字化教學資源建設。其培養過程是一項長期、復雜的系統工程,其培訓的內容、對象及提高教師對教育技術的認識和自主學習能力,都值得我們不斷研究和探索。

參考文獻:

[1]高利明.信息技術與教育技術[M].北京: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2002,1:1-7.

[2]胡瑞峰.網上區域型教師教育技術研修活動研究[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11,3(1):73-79.

[3]黎加厚.創造學生和教師的精神生命活動的信息化環境——教育信息化的“生命環境觀”[J].電化教育研究,2002,2: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