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思想品德教育,提升班級管理水平
作者:陜西省西安市藍田縣初級中學 劉曉瑩
發布時間:2012-06-15 17:03:34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中學思想道德教育,是進一步提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水平的重要工作,也是營造良好學習氛圍、提升班級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徑,中學應將推進學生思想道德教育作為班級管理和發展的重要任務,為班級長遠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在本文中,筆者將就學生思想道德教育和班級管理之間的關系以及如何通過提升學生思想道德水平,提高班級管理效能進行論述。
一、加強學生思想品德教育是提升班級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徑
思想品德修養是人發展的靈魂,占人身心發展的主導地位。人的思想覺悟和道德水平,決定著人的工作、學習等行為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初中階段是學生從少年進入青年的身體轉型時期,其對世界、對事物的認識還是蒙眬的。初中生思想品德教育在中學階段中對一個人的思想品德教育、行為習慣養成、理想道德的培養方面具有重要的意義,它對學生形成正確的各種觀念都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師只有因人而異、耐心細致的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工作,才能不斷地提高其思想認識、覺悟和道德品質修養水平,充分發揮和挖掘人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在班級管理中,系統、科學、規范地做好學生思想品德工作,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因素,確保班級管理目標的全面貫徹實施。
二、通過學生思想品德教育提升班級管理水平
1.教師應不斷完善自身綜合素質
尊重學生,尊重學生的特長、個性和人格,以高尚的師風師德為學生的楷模,用高尚的言行舉止帶動學生修心立品,是每一位思品教師的工作基本內容。這需要教師對社會、對學生負責,時時處處為人師表,要求學生做到的,教師要首先做到。教師應不斷學習,不斷更新知識,樹立終身學習觀念,跟上時代的節拍。此外,更重要的還需勇于反思。教師應不斷進行反思,吸取和總結自己的教育教學經驗,努力使自己的教學少走彎路,讓學生樂意接受。教師應以學生為重,以教書育人為重,調節自己的情緒,保持好心情,把微笑帶給學生,不斷提高自身修養,以正面形象影響學生的心理和行為。
2.創新課堂教學模式,開展多形式的教學活動
教學模式的選用不是一成不變的。課堂教學創新主要包括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的創新。思想品德課中實施創新教學必須廣泛學習和借鑒國內外先進的教學模式。教學方法的創新是思想品德課中實施創新教學的主渠道。它既包括教師“教”的方法,也包括學生“學”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教的方法決定了學的方法,為此,教師必須在設計創新的方法的同時,清楚地意識到自己也是為學生設計學的方法。只有靈活的具有吸引力的教學方法,才能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才能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創造性,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3.遵循教育規律,針對學生特點進行差異化教育
教師應該尋找教育時機,摸準學生的思想脈搏,掌握學生心理活動規律,捕捉教育時機,捕捉學生“閃光點”。后進生的心靈深處同樣蘊藏著進取奮發的心理需要,都希望得到班主任的表揚與激勵。教師應主動地抓住或創設條件,誘發后進生的自尊心和榮譽感,當最佳教育時機到來時,應以不同的方式對學生進行個性化教育,使教學效果達到最佳狀態。
4.以師愛感化學生
教師可利用形象的影響力激發學生的理智感、道德感和審美感,用自己的高尚品質身體力行感染學生、影響學生。師愛應是公正的,不應偏信偏愛,不能冷淡歧視。要關心學生成長,引導學生建立正確的人生觀,培養學生的優良品質和文明習慣,引導學生學會做人,多給學生講做人的道理,講為人處世的原則,使學生“悟”出做一個高尚人需要具有良好的品德并獲得健康的心理。應多與學生談心、交心,做學生的知心人,從生活中多關心學生,體貼學生,想辦法解決學生生活上的困難。
中學生的思想品德水平在經過教師的潛心教育后能夠獲得較大的提升,隨之班級管理的難度和工作量會逐漸下降。從某種程度上講,思想品德教育和班級管理之間的工作量存在著“此長彼消”的關系。值得注意的是,當今社會背景較為復雜,社會不斷發展進步,各種信息充斥在學生的腦子里,使他們容易對事物形成錯誤的判斷。為此,班級應與時俱進地關注學生的生活空間、社會經驗,并從中尋找和生成新的教學資源,克服思想品德課為應試而教、為應試而學的傾向,切實地實施素質教育,讓學生在學習中提高自身的各方面能力,利于提高課堂教學實效、落實思想品德課教育的目的,不斷地通過提升思品教育效果,使得班級管理水平、辦學效益持續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