堯園春色倍喜人—— 蒲城縣堯山中學踐行教改側記
作者:本刊記者 孫永濤
發布時間:2012-06-15 18:08:22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在陜西渭北高原,創辦于1934年的蒲城縣堯山中學聲名在外。這所由著名愛國將領楊虎城創辦的學校之所以備受關注,不僅僅因為其歷史悠久桃李滿天下,還因為她77年來始終堅持育人為本,不斷改革創新提高教育質量,成為渭南教育的一顆明星和三秦大地的奇葩。
近年來,堯山中學堅持新課程改革,強化素質教育。依托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優良傳統,以養成教育為基礎,以“五心”(忠心、愛心、孝心、關心、良心)教育為核心,以安全教育、國防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環保教育為途徑強化德育工作;以課堂改革為突破口,以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為著力點深化新課改,使學生綜合素質明顯提高。
探索建立“任務導學型”教學模式
從2009年秋季開始,堯山中學著手推進課堂教學改革。進入2011年,該校課堂教學改革圍繞創建課改星級名校的愿景規劃,在歷時兩年的課堂教學改革探索的基礎上,全面提出“任務導學型”課堂教學模式,深化課改水平。
所謂“任務導學型”課堂教學,是指學生在以完成課堂學習任務為主線、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體現了新課程改革“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理念。對此,堯山中學提出模式的落實要實現三個結合:一是模式的運用結合年級階段教學任務,二是模式的運用結合學科教學特點,三是模式的運用結合個人教學特點。反對形而上學的理解和落實“任務導學型”新課堂模式,在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的滋養中倡導辯證實施。為此,各年級在“任務導學型”教學模式的推進過程中,結合本年級教學的實際,注重在典型示范帶動的基礎上實現常態化。
據介紹,高一年級組成立了以青年教師為主體的課改攻關小組,小組每周至少組織一次集體研討活動,圍繞新課堂模式的運行,每次研討活動有中心議題,確定中心發言人。圍繞中心議題,中心發言人選擇教學內容獨立進行教學設計,然后在攻關小組會上陳述、演示其教學設計,與會人員共同研究,查找其教學設計中的問題,對教學設計進行優化,在此基礎上由中心發言人進行公開課教學,最后攻關小組共同分析公開課的成敗,總結經驗,汲取教訓,在此基礎上確定下一輪研究的議題。經過這樣有針對性的精細打磨,從課改攻關小組開始,形成年級課改引領者、帶頭人。在這些年輕的充滿活力的引領者、帶頭人的感染下,年輕教師的不甘人后、勇為人先,年齡大的教師暗暗用功,整個年級的新課堂研究與實踐開展得有聲有色,充滿活力。高二年級是堯中強力推進新課堂改革的率先實踐者,在對“杜郎口模式”、“洋思模式”的實踐中,認識一步步轉變提升,教學方法一點點改變。去年11月份,該年級成功地完成了為期一個月的課堂開放月任務,使“任務導學”新課堂模式的運用基本上實現了常態化。本學期,該年級在常態化“任務導學型”新課堂的基礎上,下工夫打磨教學主要環節。高三年級將“任務導學型”新課堂模式的實踐和提高復習課效益、沖刺高考相結合。比如,在本學期的二輪綜合復習中,他們先下發測試任務檢測學生基本知識的掌握和運用情況,在明確學生存在問題的基礎上,集中講解突破,然后下發跟蹤任務幫助學生鞏固提升。這樣實現了課前有任務,發現問題;課堂有任務,理解運用;課后有任務,鞏固提升。用任務引導復習,用任務逼出一切顯性的、隱性的問題;本著“消滅敵人有生力量”的原則,發現問題,及時解決,用任務實現知識體系的科學構建和知識的靈活運用。
“三分三變制”課堂結構師生受益
在實踐中,堯山中學通過督導、評看的方式,推動“任務導學型”教學模式的落實。每周的行政例會上,年級組對本年級新課堂教學模式實施及安排做專題匯報,校長對每周全校的新課堂教學模式實施做專題點評。從年級“任務導學型”教學模式的落實情況出發,學校定期安排評看活動,評看期間,校領導或走進課堂,或通過監控,或召開各種座談會,深入實際,調查研究,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為提高教學效率,堯中大膽嘗試“三分三變制”的課堂結構:三分指一節課分三部分,教師講授時間不超過15分鐘,學生合作學習、質疑釋疑、個性學習和交流不少于15分鐘,學生當堂訓練的時間保證15分鐘;三變指由以教師為主變為以學生為主,由邊教邊學變為先學后教,由課后訓練變為當堂訓練。
為了提高教師整體素質,堯中制訂了教師專業發展的校本培訓計劃和獎勵制度,加強對教師和班主任的培訓。堯中把備課組作為教師培訓的基層組織,通過備課組傳播新課程理念,研究教學方法。充分發揮骨干教師、學科帶頭人的示范作用,通過他們帶動備課組整體教學水平的提高,積極推進學術型備課組的建設。通過研究課的展示,“堯園名師大講堂”使青年教師把新課程理念迅速應用到課堂教學中;通過“同課異構”,探討不同的教學方法和課堂教學模式;通過聽課、賽課、公開課,給青年教師壓擔子、結對子、找位子,讓青年教師迅速成長。定期組織集體備課,做到統一進度、統一教學設計、統一作業,保證了新課改的實施和教學質量的提高。
今年,該校繼續開展雙學活動,促進教師專業成長,優化“任務導學型”模式下課堂教學水平。本學期,學校對繼續加強雙學活動做了專門安排,明確了第二階段雙學的指導思想、工作目標、組織機構和具體工作安排。要求第二階段雙學要切實達到“六有”。即:總體有計劃、學習有材料、出席有考勤、討論有記錄、個人有筆記、定期有檢查。具體要求:每周理論學習1次,業務學習1次。學習筆記全學期不少于10000字。每月撰寫學習心得、論文或經驗材料1篇。以年級組為單位收集裝訂。選用優秀心得、論文或經驗材料匯編成冊,在全校交流。在以年級組為平臺開展學科論壇的基礎上,每月開展一次校級學科論壇。以學科為單位,學期末組織業務考試,考試成績和評優、聘用掛鉤。
精細化管理為學校發展增添動力
堯山中學現有教學班80多個,在校師生5300多名,近年來呈現規模擴大的趨勢。面對這樣的變化,該校結合新課改,創新管理思路和模式,全面實施精細化的管理,構建了“由”字型的模式——整個學校管理網絡就像漢字的“由”,三豎分表代表教育、教學、行政后勤三個職能機構,三橫則分別代表高一、高二、高三年級。
在學校管理中,堯山中學采用多線運行、條塊結合的“扁平化”管理模式。教學線實行年級管理體制,實施包級領導負責制,各年級根據學校計劃各自制訂各自的目標、責任、計劃、措施等,再由學校統籌。在此基礎上,堯中大力推行師生自主管理,責任到班、到人,全員參與、量化達標,真正做到縱到底、橫到邊,將全面育人的辦學思路落到實處。其次,堯中建立五級管理機構,制訂一系列規章制度,充分發揮班干部的作用,來實現對學生的管理。
“五級管理”指的是校長、副校長、年級組、班主任、學生會這五個層級分工協作,共同做好學生管理工作。校長抓全面:校長遵循規律改革創新,工作有計劃、成績有獎懲、分工明確,全體班子成員才能配合默契;分管副校長下年級:落實學生管理方面的規章制度,協調上下關系,令行禁止,并將工作中發現的問題提出來由學校討論。年級組抓分擔:年級主任負責制,實現了管理重心的下移,為實施最佳管理提供了可能;以年級組為單位,做好全體學生的管理督查工作,檢查班主任到位情況,督促學生的學習活動情況,做好學生的心理疏導工作等等。班主任抓具體:班主任是學校工作的紐帶,其工作決定著學校工作的成敗。學生會抓自主:學生會是學生自己的組織,一方面組織學生參與學校管理,一方面維護廣大學生利益。
堯中領導班子認識到,在推行班級管理制度時,要真正達到精細、科學的要求,僅靠班主任的力量是不夠的,組建有能力有責任感的學生來擔任班干部,打破班主任全權管理的模式,讓學生干部參到班級管理中來,各司其職,各負其責。
經過長期的探索,堯山中學的一系列措施給學校的發展帶來了可喜的變化,在學校規模不斷擴大的同時,辦學特色不斷彰顯,教育教學質量不斷提高,綜合實力不斷提升,連創佳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