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輔材料是中小學課堂教學資源的重要補充。教輔管理是減輕學生課業負擔的重要環節,也是行風建設的一個熱點。陜西省從2007年開始,采取切實措施加強監管,取得了較為明顯的效果。我們的做法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

第一,規范程序,實行市場準入。2007年與2009年,先后兩次由省教育廳與省糾風辦、省新聞出版局、省物價局聯合下發文件,要求進入中小學校的教輔材料,必須經過“統一審讀、評議篩選、公告公示、學生選用”四個環節。一是擬供選用的教輔材料,須經省中小學教材審定委員會組織專家集中審讀。二是審委會根據課程標準和我省課改實踐,結合教材版本分布和各地教學實際,篩選出推薦目錄。三是每學期開學前,將推薦目錄統一印制成《公告》,張貼到每一所中小學校,讓廣大師生了解推薦教輔的品種與價格。四是選用與否,選用什么版本的教輔,完全由學生自主決定,市縣教育行政部門以及學校和教師不得違背學生意愿統一組織征訂。非《公告》所列教輔,一律不得進入學校。

第二,完善制度,確保編寫質量。我們十分重視教輔管理制度的建設與完善,形成了“立項審批、會議評審、質量檢測、修訂提升”的質量保障制度。一是教輔編寫單位須提交立項申請,明確編寫目的、編寫大綱、體例結構、內容特點以及編寫人員,經審委會評審論證,確認符合相關規定并同意立項后,方可組織編寫。二是按照“落實課標、考慮減負、引導自學、注重實踐”的原則進行評審。我們建立了由課程專家、優秀教研員、校長和一線骨干教師組成的專家庫,由審委會隨機抽取參加評審工作;根據編寫單位和編作者情況,必要時在外省召開評審會或聘請外省專家參加;評審會現場實行完全封閉,所有通訊工具統一存放;評審樣書為無任何標識的白皮書,書中不得有任何可能顯示編寫單位和個人的痕跡;主動邀請監察部門進駐現場,全程監督。三是在高中、初中和小學安排了60多個質量檢測點,及時掌握教輔材料的選用、印制、使用情況,以及師生的反饋意見。四是堅持反復修訂提升。教輔評審時,必須按照評審組意見修訂后才能正式出書。根據反饋情況,對編寫、印制中的一般問題,每年進行一次修訂;根據國家對課程改革和教育教學工作的部署,集中進行修訂,如結合免費教科書制度出臺、結合減負工作要求,我們多次集中進行統一修訂;根據質量檢測結果,每三年進行一次修訂。

第三,加強督查,規范選用行為。學生自愿選用,是教輔管理必須堅持的一項原則,我們通過加強督查來推動落實。一是堅持每學期開學后對學生用書情況例行檢查,通過查閱資料、教師座談、學生問詢、課堂抽查等形式,督查學校教輔管理工作。二是根據教輔管理中的突出問題,組織專項督查。三是與規范中小學辦學行為、治理教育亂收費、減輕學生過重課業負擔等工作相銜接,進行綜合督查。四是根據投訴信訪所反映的問題,進行隨機督查。每次督查之后,采取印發通報、約談相關領導等形式,督促有關單位及時整改。

第四,落實責任,形成齊抓共管局面。做好教輔管理工作,離不開各方面的通力合作。省教育廳經常與糾風、新聞出版、物價等部門協商溝通,明確責任、落實分工。教育部門主要負責教輔編寫立項、評審篩選、公告管理和組織選用,新聞出版部門主要負責出版發行、印制質量監管和成本控制,物價部門主要負責合理定價和價格監管,糾風部門主要負責指導和配合相關督查工作。在具體工作中,各部門相互主動通報相關情況,共同研究解決突出問題,較好地落實了“《公告》管理、市場準入、限量限價、自愿選用”的工作目標。此外,我們還注重發揮市縣和學校的積極性,明確了市縣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在教輔日常管理中的具體責任,包括組織選用、分級督查、使用情況監測統計、質量信息收集匯總報告等,很多督查行動我們都堅持省市聯合開展。

教育部等四部委文件下發后,我們進行了認真地學習和討論,力求準確把握文件精神,積極落實文件提出的新要求。目前,省教育廳在與新聞出版、物價、糾風等部門充分溝通的基礎上,已草擬了《關于加強中小學教輔材料使用管理工作的實施意見》(討論稿),進一步完善和規范教輔立項制度、評議審定制度、價格管理制度、選用制度及教輔代購制度,更加強調和重視教輔的綜合協調管理和監督檢查工作。

本次會后,我們將認真傳達學習延東國務委員的重要講話精神,把教輔管理作為治理教育亂收費的一項重點工作來抓,嚴把質量,嚴格程序,嚴肅紀律,使教輔管理更加公開、公正、公平,使教輔材料真正成為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有益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