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課是一門理論性較強的科目,也是學生覺得比較枯燥,缺乏興趣的課程。學生只有對思想政治課有濃厚的興趣,才能積極主動和富有創造性地去完成學習任務。為此,本文結合個人近幾年的工作實踐,就如何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談幾點看法。

一、思想政治課教師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質

古人云:正人先正己。教師必須以高尚的師德,成為學生心目中所敬佩的對象,才能成為學生學習的楷模,對學生的行為產生良好的影響。其次,思想政治課教師必須加強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知識和業務能力,結合實際,因材施教,與時俱進,開拓創新,不斷吸納新知識,不斷探索和掌握教育教學的好方法,提高教學技能,才能成為學生喜愛的老師。

二、建立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

學生喜歡的教師是那些和藹可親、平易近人和真正關懷他們健康成長的人。這就要求教師要以教書育人和高度負責的態度,以火熱的情感對待學生,真誠地愛護學生,并利用一切機會和場合了解關心學生的思想、學習和生活,對待學生一視同仁,不厚此薄彼。對待學習中下水平的學生不能動輒訓斥,盛氣凌人,而是更應該多接近他們,尤其在學習方法上給予他們具體有效的指導和幫助,善于發現他們思想上、學習上的點滴進步,加以鼓勵,增強信心。只有這樣,學生才能親其師,信其道,樂其道。

三、優化教學結構、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的求知欲

導語是中學思想政治課教學不可忽視的一個重要環節,認真設計導語,能給學生創造良好的樂學情境,引起他們強烈的求知欲望。例如:在講“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這節內容時,師生先共同回顧中國近代歷史,從太平天國運動到戊戌變法的失敗,再到辛亥革命勝利果實被攫取,激起學生對帝國主義強烈的憎恨,對舊中國人民大眾的憐憫,對今天新中國的珍惜,然后再引導學生認識到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走社會主義道路是中國人民唯一的選擇。

同時,思想政治課的理論性強,而中學生理論思維能力較弱,形象思維能力較強,因此,只有把深奧的道理淺顯化、形象化,學生才易懂,只有在懂得的基礎上才會產生興趣。如:在學習“保護環境是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時,首先,讓同學結合身邊耳聞目睹的一些環境問題,諸如:使用一次性筷子、白色垃圾、河水污染、土地流失等問題展開討論,探討產生以上問題的原因,及解決問題的措施,還可以結合自己的實際談談怎樣和大自然和諧相處?我能為環保做些什么?此時同學們參與熱情高漲,有話可說,有理要擺,發言爭先恐后,然后打開課本,指導學生找出答案,教師再進行歸納總結,這樣不僅誘發培養了學生的興趣,而且增強了學生的環保意識和社會責任感。

四、改革評價機制,多渠道綜合評價

1.評價內容豐富化。

新課程標準下的課堂評價體系側重于形成性評價。這就要求教師要改變原來的以知識性和單一的紙筆測驗、考試為主的評價機制,評價學生應注重結果更應注重過程。因此,我們評價學生不能單看其掌握知識分數的高低,更多的要關注學生掌握知識,形成技能的過程和方法,了解其在學習過程中對社會現象的情感、態度以及是否形成正確的價值觀。

2.評價方法多樣化。

傳統評價方法以筆試為主,對學生的學業成績、學習效果、情感、態度、價值觀、學習能力等用一個簡單的、冷冰冰的數字來概括,缺乏對學生學習態度轉變、行為表現等的質性評價。根據新課程標準要求,我們對學生的評價要靈活多樣,不僅僅是通過紙筆測試,而是要經過綜合測評如口頭評價、書面評價、直接評價、間接評價、精神鼓勵、物質獎勵等,全面了解其學習態度、生活態度,以及是否有創新能力。

3.評價主體多元化。

傳統評價中,教師是唯一的評價主體,我們必須改變教師的單一評價,評價主體由單一化向多元化過渡,教師對學生進行評價,學生對學生進行評價,學生自己對自己進行評價。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傳達的是“民主”、“平等”的信息。學生傳達的是“友好”、“共同進步”的信息,被評價者傳達的是“自我教育”、“自我反思”、“自我發展”的信息。

總之,激發與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途徑和手段是多種多樣的,只要我們在教學實踐中勇于探索,善于總結,把握學生的心理特點,積極進行課堂教學改革,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就能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從而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