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教學資源培養學生數學實踐能力
作者:浙江省桐鄉市龍翔小學 王玉琴
發布時間:2012-06-08 12:26:48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數學實踐性作業,可以不受課堂教學的限制,可充分利用課外時間寬松、空間廣闊的特點,通過教師或家長的精心設計、組織和安排,讓學生在具體生動的生活情境中,在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中,在自主探究學習中,在發自內心的同伴交流中,享受數學的樂趣,感知數學的價值,掌握數學知識和技能學會實踐與綜合應用。
一、注重課內外資源的整合,使作業內容更豐富
著名數學家華羅庚說:“人們對數學產生枯燥無味、神秘難懂的印象的原因之一便是脫離實際。”或者是書本知識和學生的生活實際之間出現了斷層,學生只要離開了課本就找不到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和途徑。而實踐性作業正好為學生提供了運用所掌握的數學知識、思想方法解決生活實際問題的機會,為學生接觸社會、了解社會創設了條件,為學生提供解決問題的機會和平臺,引導學生學會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思考問題。
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習內容和學生熟悉的生活越貼近,學生自覺接納知識的程度就越高。因此我們應該為學生創設生動有趣的學習情境,充分利用書本上的例題和習題,把它們改編成孩子們生活中熟悉的、可操作的情境,為他們搭建起知識與應用之間的橋梁。在課堂外,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生活實際以及學生已有的數學活動經驗,設計一些以學生主動探索、思考與合作為主的探索性作業,讓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關系,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二、注重學科間的資源整合,使作業形式更廣泛
數學是一種文化,這種文化應該和其他各方面文化是相互融合的。因此我們可以將數學作業和綜合實踐學科、勞動與技術學科等聯合起來,設計一些融學科知識于一體的數學實踐作業,讓學生合理應用各學科知識,靈活地解決實際問題;淡化學科之間的界限,避免人為分割知識的現象。其實,現實生活中好多的問題都是要各學科間的綜合應用,因此作為數學教師在設計作業時應盡可能拓展學生的知識視野,讓學生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盡可能綜合運用知識,應用多種方法、多種手段尋求解決的方法,學會從不同角度看待問題。或者設計一些小課題研究,改變原有的單純地接受式學習方式,讓學生積極主動地探究知識間的聯系。
三、注重校內與校外的資源整合,使作業融入社會
教師在布置作業時,可以有目的、有計劃地布置觀察、操作類的題型,培養學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可讓學生結合學習內容,積極爭取家庭、社區的支持,為孩子們提供創造學習的機會,或向有關專業對口人員了解現代家庭的居住條件情況,詢問征求人們對居住環境的意見和建議。家長要引導孩子將收集的信息和數據認真地記錄在統計表中,制成統計表或統計圖等,從中分析、探究一些社會現象,找出某種現象的發展趨勢,提出一些合理化的建議等。只有引導學生們將課堂知識運用到生活中去,使她們活學活用,樂學樂用,才能真正實現知識的再認識再提高,使知識的點與點之間形成鏈接,面與面之間形成融合。增強感性材料,由量變產生質變,實現知識間的飛躍;促使他們保持一個健康快樂的學習心態,體驗學習的快樂,從而能主動參與到學習的情景中去。
四、注重評價的多元性,使作業更具價值
評價的目的是促進學生再學習,鼓勵學生更具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同時促進教師及時調整作業設計的方向,改變教學方法。在評價過程中學生希望得到老師對自己的學習過程作出具體的分析,對自己探究過程的看法。因此,老師在評價時盡可能地作出必要的解釋,提升實踐性作業的價值,要輕結果重過程,重視學生作業過程中思維的發展、思維的創新。評價要有利于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數學活動,綜合應用數學去觀察、分析現實社會和生活中的具體事物和現象,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增進對數學的理解,體驗實踐的價值。評語要注意挖掘學生的智力因素,適當給予啟發,還要與學生進行情感上的交流,要抓住學生作業中的閃光點對其進行恰如其分的表揚,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增強學習自信心。
總之,數學實踐性作業應體現綜合性與實踐性、開放性的特點,形式要具有可操作性,要有利于學生的綜合能力的提高,要為學生提供了獨立思考和實踐操作的機會,通過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發展學生的實踐能力,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的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