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現代化教學手段日新月異,利用多媒體手段進行教學在農村中小學也得到了運用。課件制作是進行多媒體教學中的重要環節,這就要求每個教師必須熟練掌握。經過分析我認為在課件制作中應該注重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一 、課件制作要注重其科學性

鄧小平指出:“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胡錦濤總書記在十七大報告中,關于科學發展觀作了很多精辟的論述,課件制作本身就是“教”的科學技術在教育教學中的應用。因此,在課件制作中每一步操作,對每一個問題的演示,都要注意它的科學性,表述必須準確,不出現知識性錯誤。培養每一個學生從小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習慣。教師一定要注意課件應用上的嚴密性,上一節課就要給學生一節課的收獲和啟迪,以免浪費了師生的時間和先進的教學資源,達不到科學教育的效果。

二 、課件制作要注重其知識性

課堂教學是素質教育的主渠道,中國傳統的課堂教學發展到今天,只是在解決教與學這對矛盾上做文章,但分年級利用課堂授課制的方法仍在繼續沿用,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在有限的時間內,想方設法提高教學效果,這就要選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和設備,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在使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時,一定莫忘了將教材的知識點貫徹于其中,文科教學不能斷章取義,要創設課文的意境,給學生一種身臨其境的感受,讓學生真正地融入到課本的情節當中,從而讓學生在愉悅的環境氣氛中輕松地掌握知識;理科不能遺漏知識點,讓學生聽完一節課就能在頭腦里形成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要防止課件制作所選的圖片,華麗繁雜沒有代表性和實用性,達不到目標要求,突不出重難點。

三 、課件制作要注重其趣味性

倡導教學“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主體”的理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是提高教學藝術水平的重要途徑。課件制作的最大優越性就是將抽象的概念直觀具體生動地展現給學生;同時具有激發學生對學習的求知欲望、增強學生的記憶力,拓寬學生的視野等優點。在制作課件時,教師一定要周密地考慮到學生的心理特征和愛好,在選擇圖片時一定要從課本的內容出發,要適應學生的接受能力,要能感染學生,從而增強課堂氣氛,提高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能無意識地接受知識,積極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成功的課件制作,對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課堂教學效果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說多媒體教學不僅僅是一種教學手段,更是一種教學藝術,這種藝術的魅力就在于形象生動直觀明了,彌補了以往課堂教學上的呆板乏味枯燥難懂的缺陷。

四 、課件制作要注重其教育性

思想教育要滲透到各科教學之中,這是我們每個教師都清楚不過的了,在課件制作的過程當中,一定要注意內容的教育性。科學技術是一把雙刃劍,用好了受益匪淺,用不好則適得其反。因此,在選擇課件時一定要選取健康積極向上、寓意深刻具有一定教育意義內容。要防止顧此失彼,只顧傳授知識,不顧學生心理健康。現階段,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充分地認識到教學生做人比教知識更重要,要讓每一個學生都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才。

五 、課件制作要注重其審美性

現在美學教育已滲透到各科教學之中,愛美之心人皆有之,一篇好的文章給人以美的享受,一節精彩的課同樣給人以美的感受。胡錦濤總書記在十七大報告最后指出:“為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勝利,譜寫人民美好生活新篇章而努力奮斗!”我們要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過上美好的生活,對我們的下一代就要進行美學教育,課件制作的每一張圖片,每一個內容以及板書設計和顏色的搭配都要體現美的所在。因而課件制作教師應具備美學教育能力,選擇美的內容,去塑造美好的心靈,讓學生對美好的生活充滿希望,在每一節課里都能有新的收獲,新的感受。如果這樣課堂氣氛濃厚,師生的互動就會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進行,對提高教育教學效果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六 、課件制作要注重其實效性

以上所述歸結到一點就是教學效果,現在進行的新課程改革,采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也是為了提高課堂教學效果,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里輕松愉快地掌握更多的知識和才能,如果拋開教學效果談教法,那便是空談。新課程標準要求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這就要求教師在傳授知識的同時,還要引導學生探究知識的規律,大膽質疑去發現新問題,進而解決新問題,加強學生能力的培養。

總之,課件是科學、藝術、技術相結合的產物。課件制作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利用現代化手段制作課件時,必須周密考慮、精心設計、科學制作。只有邊實踐邊探索,不斷地去研究和完善,才能更好地為教育教學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