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播下一種行為,收獲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收獲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獲一種命運。”確實,作為小學生,良好傾聽習慣的養成,傾聽能力的提高,不僅是學生學習的前提與保障,也是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基礎,是保證學生發展的重要習慣。

那么如何培養學生的傾聽能力呢?我總結了以下幾點:

一、培養傾聽習慣,讓學生學會傾聽

“授人以魚,僅供一飯之需;授人以漁,則終生受益。”教學中,教師不僅是知識的傳授者,也是學習方法的啟迪者。要保證學生的學習,教師就必須注重學生良好傾聽習慣的養成。怎樣讓活潑好動的孩子靜下來認真聽講,與他人交流?

1.教師要彎下腰認真去聽。

教師是學生的偶像,我們在教學中的每一個細節,往往會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學習效果。在課堂上,教師提出了要求,其他小朋友注意傾聽,而教師卻在低頭翻看教案。教師在無意間表現出的行為表明自己并沒有認真傾聽。 “教師是學生鮮活的榜樣,教師耐心、認真傾聽能對學生產生根深蒂固的影響。”教師認真傾聽本身就是一種教育,所以,教師首先要彎下腰認真傾聽。學生發言,我們要帶頭傾聽,不做不相干的事,不打斷他的發言。

2.教給方法,讓學生學會傾聽。

小學生年齡小,很少能坐下來安靜地聽別人講話。因此,教師要告訴他們善聽者往往也是善于動腦筋的好學生,讓學生養成傾聽的好習慣,并教給他們一些方法。對發言者,我們要引導學生重視自己的發言,快速整理思路、組織語言,聲音洪亮,吐字清晰,讓其他學生聽得清清楚楚。對聽的學生我建議:(1)弄清老師或同學提了一個什么問題,你對這個問題有沒有不理解的地方。(2)在其他同學發言前,你可以想想他會說什么,和你的觀點是否一樣。(3)同學發言結束后,想想發言人說了哪些內容,有幾點幾條,你還有沒有不同的觀點或要補充的內容;如果要繼續發言,要舉手示意,不可隨意插嘴。

二、搭建傾聽平臺,讓學生樂于傾聽

教給學生傾聽的方法,并不代表學生就能安靜地傾聽其他同學發言、老師講課。要讓學生上課真正地聽、認真地聽、有價值地聽、喜歡傾聽,最根本的就是教師要精心設計課堂教學,創設良好的課堂氛圍。

1.創設新穎獨特的教學情境。

教學“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數都得0”時,我利用學生最喜歡的《西游記》為素材創設情境,先讓學生欣賞動畫片后提問:“豬八戒把西瓜全吃光了,其他三人還能分到西瓜嗎?”學生一口報出三人一塊西瓜也分不到。我又引導:“用算式怎樣表示?”孩子們在精彩的故事中認真地傾聽,興趣盎然,輕松愉快地掌握了知識。

2.在游戲中傾聽。

小學生都喜歡玩。數學課上,我們可以設計一些小游戲,讓學生明白傾聽的重要性,學習傾聽的方法。如口算接力,即教師把學生分組,每組第一名學生出口算,他后面的同學報答案后再出一道口算,這樣一個接一個,哪一組最先正確地算完,哪一組獲勝。這樣既可以高度集中注意力,又使他們認真傾聽。

3.小小評論家。

課堂上當學生回答問題后,教師不急著判斷,先讓學生評評他的答案和觀點。學生述評后,全班一起表揚評述到位的學生,評出最佳“小小評論家”,長期下去,學生就會自覺傾聽同學的發言,不再只是想著自己發言。

學生對所聽的內容感興趣了,自己就會主動地去認真聽,從而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欣賞欲、表現欲……促使思維不斷的碰撞,知識不斷的積累,能力不斷的發展。

三、鞏固傾聽效果,發展傾聽能力

1.專項訓練,強化傾聽行為。

僅僅通過課堂教學培養學生的傾聽能力,是遠遠不夠的,教師還要通過專門的訓練,強化學生傾聽行為,如聽算訓練、聽記訓練、聽說訓練等。教師可以口說算式,讓學生報出得數;還可以口述應用題,讓學生聽記條件,然后列式計算;也可以說出條件,讓他們提出問題等,這些都能強化學生的傾聽行為。

2.欣賞鼓勵,促其傾聽。

我們在鼓勵、表揚學生時,可以是口頭上的。如:“你聽得最認真!”、 “你聽得真仔細!”……也可以準備一些小禮品,適當的時候獎給學生。不光言語上老師可以影響學生,其實教師的一個眼神,一個微笑,一個翹起的大拇指都是對學生的一種鼓勵。

傾聽習慣的養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教師在課堂中不斷滲透傾聽方法,引導學生長期訓練,不能因為時間、空間上的限制而三天打魚兩天曬網,要持之以恒地加強訓練,使學生的傾聽能力真正得到提高、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