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學中進行情商教育有其得天獨厚的優勢,因此,語文教師應在教學模式上大膽創新,在教學內容上潛心挖掘,對教育對象要吃透底子,將情商教育有機地融入語文教學之中,培養學生情商和智商協調發展,努力將學生培養成一個高智商、高情商的人。

一、教師用自我人格魅力與素養感化、感染學生,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

1.高尚的人格品德。教育行業常提到“德正為范,學高為師“,一位教師的品德修養直接影響到學生的為人處事。教師熱愛祖國,對人有愛心,工作積極上進,對生活充滿希望,內心陽光,這樣才能為人師表,才能感染學生,讓學生尊敬你、熱愛你、效仿你、學習你,成為合格的中學生。

2.寬容大度的風范。在培養學生情商時,“寬容”這一道德情操是教師必備素質。比如學生的偶爾遲到、偶爾犯錯,可問問原因,給他們一個臺階下。適當的“寬容”不是“放縱”和“漠視”,而是春風化雨的“感化”,給他一個立功贖罪的機會,讓學生感到老師關心他愛護他,及時糾正錯誤。

3.幽默風趣的談吐。“好的課堂教學,要有幽默,要有笑聲。”因此,教師的語言不妨風趣些、生動些、流暢些,把學生的興趣激發起來,創造出歡快和諧的氛圍,學生自然而然地參與進來,提高學習效率。

4.敏捷細膩的才思。這是一個人內在修養的高境界層次,語文老師具備這一點尤其重要,這需要老師注意長年的積累和提升。一個思維敏捷細膩的老師,又易于與學生溝通交流,很容易走進學生的心靈,與他們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形成良好的情商教育氛圍。

二、以賞識教育提升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常自我激勵,提高教育教學效果

教學是一門藝術,它有靈活性的特點,正所謂“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賞識教育便是教學藝術的一種具體體現。“好孩子是夸出來的”,因為學生的一點點進步,若得到老師的贊許和肯定,他們會備生學習的興趣和信心,提升學習的興趣和動力。對于后進生、學困生,賞識教育若活用到位,會激發他們的自信心和潛能力,他們會正確的自我評價,確定明確的進取計劃,從而構建良好的自我激勵機制,教育教學效果會大幅度提高,這就是俗話說的“浪子回頭金不換”。

三、在具體教學內容上深挖細研,靈活施教,激發學生情商和智商

1.培養學生認知他人和自我的情商。如在教授《孫權勸學》時,可讓學生把《傷仲永》與《孫權勸學》比較學習,在對比中認識呂蒙、方仲永的人物形象。一個聽人勸告,刻苦學習,成為名將,一個“不使學”,“泯然眾人矣”,一正一反,在鮮明的對比中為學生留下深刻印象,有助于訓練學生認知他人的能力。教師進一步可讓學生在對比中反思自我,找出自己的缺點,提出改良的辦法,激勵學生轉變自我,發奮學習。

2.鼓勵學生正確面對困難,勇于擔當責任與義務,豐富學生情感體驗。如學習《羚羊木雕》和《散步》兩文時,除了通過教學讓學生盡可能受到文學的熏陶,體會這兩篇美文語言的樸實清新,在人物心理情感體驗方面要深挖細研,啟發學生結合自身成長,正確認識社會,排除心里郁悶,正確做人,在錯誤的人和事面前,也可以大膽說一聲“不”,啟發學生,每一個人都應該勇于承擔自己應盡的責任和義務,在家庭中,上要孝敬老人,下要愛護孩子,學會設身處地感受復雜細膩情感的能力。

3.進行耐挫教育,培養學生堅強的意志品質。如在學習《熱愛生命》一文時,啟發學生在任何艱難困苦的條件下,不能放棄生的希望,要勇敢頑強的斗爭,戰勝一切艱難險阻。人的一生難免有這樣那樣的困難,不能一有困難就叫苦連天,怨天尤人,甚至喪失生活的勇氣和希望,應樂觀地面對生活的“陽光”,堅強應對生活的“陰霾”。

4.培養學生與人交流溝通的能力,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在教授學習《福樓拜家的星期天》一文時,讓學生反復朗讀,體會本文通過外貌描寫塑造人物形象的特點,同時教育學生,文中的幾位著名作家之所以有巨大的文學成就,與他們的交流學習是分不開的。我們在平常學習中,也要善于與人交流溝通,孔子也說“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也以此教育學生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走出自己封閉的小屋。

總之,語文教學內容復雜多樣,學生情況更是千差萬別,這就需要教師自身具有良好的情商、嫻熟的教學技巧及較高的課堂調控能力,熟知情商教育的內涵,因材施教,靈活變通,提升學生的情商水平,培養出身心健康,智商與情商均衡發展的合格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