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教學是整個教育的基礎所在,不僅僅關系到小學生后續語文能力的提高,更直接影響到學生的綜合發展以及綜合能力的提高。而從根本上來看,要想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質量,加深教學的效果,就必須從源頭上及時強調教學的有效性,否則教師的付出將毫無意義,而學生對于知識、能力的收獲也勢必會大打折扣。由此可以看出,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是當下小學語文教師應該重視的關鍵問題,而積極根據自身教學的條件、特點,探索出適合的實踐對策,則是保證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重要途徑。

一、有效性的概念和內涵

“有效”在現代漢語詞典里的解釋是能實現預期目的,因此,我們需要結合小學語文教學目的來把握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概念。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是一項灌輸式的工作,需要的是樂學的情感和對文學的熱愛,并不需要理性的思維,它更感性,不需啟發。所以,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灌輸文學思想,培養樂學情感。具體說,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就是使語文教學活動更具可操作性,努力達到教學實際效果的一種對真理的追求,有效性是課堂教學的出發點和歸宿,是評價教學質量的一項指標,沒有有效性,一切教學活動都會沒有任何意義。

二、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對策

1.激發、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學生最大的學習動力,也是確保課堂教學質量、效果的關鍵因素。由此可以看出,小學語文教師要想提高自身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就必須從根本上激發、培養小學生對于語文科目學習的興趣。具體的實踐措施包括了以下幾點:第一,根據學生年齡的特征、特性,進而以此為根據,選擇出適當、科學的教學方法,比如說游戲教學、趣味教學等,這樣既能夠調動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幫助小學生快速地進入到學習的角色;第二,善用教學工具,比如說利用多媒體將小學語文教學內容更加直觀的、生動的展現到小學生面前,這樣既可以成功地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力,又可以轉變小學生對于傳統語文教學的認識,從而激發其學習的興趣。

2.創設問題情境開展有效教學。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活動的開展,不僅僅只是表面上的教與學,更應該是教師與學生思維上的接壤,而小學語文教師更應該盡可能的為小學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機會,讓他們能夠真正的融入到探索問題的情境中,從而不斷地激發其強烈的求知欲望,使之能夠積極地、主動地投身于對新知識的探索。具體的實施措施包括了以下幾點:第一,注重教學內容與生活的連接,比如說根據教學內容與生活的相連性,創設出小學生所熟知的問題情境,而這些與小學生生活息息相關的問題則能夠幫助其加深對知識的印象;第二,注重問題對思維的引導、延伸以及擴展,比如說根據某一難以常見的問題,鼓勵小學生大膽的想象,從而不斷地、有效地喚醒小學生內心的問題意識,不斷地引導小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

3.營造良好的教學環境。

小學語文教師應該從根本上認識到小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從而圍繞小學生這一主體展開相應的教學,并且努力的為小學生營造出一種平等、和諧的以及愉悅的教學氛圍,這樣才能夠保證教學環境的有效性,也才能夠以有效的教學環境引導小學生的有效學習。比如說多關心學生,讓學生切實的感受到教師的重視、愛護;多與學生溝通,讓學生能夠大膽表達自身的意愿;多為學生創設激情高昂的學習氛圍,例如與學生打成一片,引導學生小組學習等等;多給予學生鍛煉的機會,使其在語言交際的實踐練習中掌握語用能力等等。而這些都有助于營造良好的環境,促使語文教學處于生機盎然的狀態,最終提高小學生的語文素養。

總而言之,教學是否具有有效性是當下小學語文教師開展教學活動必須重視的問題,因為教學一旦不具備有效性,那么教學的意義就會受到質疑。正是因為這樣,小學語文教師必須及時地從根本上認識到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必要性以及重要性,進而結合自身教學的實際特點,探索出有效的解決措施,這樣才能夠真正的賦予教學以意義,也才能夠真正推動小學生的成長、進步以及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