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課堂導入語設計分類例談
作者:陜西省戶縣一中 朱燕婷
發布時間:2012-06-07 10:23:22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導入語,是課堂教學的第一個環節,猶如小說中的序幕,元雜劇的“楔子”, 樂曲中的引子、演講者的開場白,起著激發興趣、醞釀感情、創設情境、集中注意力的作用。人常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有了巧妙、恰當的導入語,你就向課堂教學這個藝術的殿堂邁進了一步,并且會在教學藝術之路上走得輕松,走得自信,走得瀟灑,走得快樂。
在二十多年的教學實踐中,我一直很重視課堂教學的導入語,現將自己積累的高中語文課堂導入語分類舉例如下。
一、歌曲導入法
在進入新課之前,可以播放與該課內容相關的歌曲,創設一種情境,激發、感染學生的情緒,讓學生在輕松的教學氛圍下對新課產生興趣,從而增強講課的感染力,提高聽課效果。
在教學《別了,不列顛尼亞》時,我給學生播放了歌曲《東方之珠》。聽完歌曲,我說:“同學們,這首歌里有這樣幾句歌詞:‘小河彎彎向南流,流到香江去看一看,東方之珠,我的愛人,你的風采是否浪漫依然……’大家知道這歌里唱的‘東方之珠’是什么地方嗎?”(香港)
東方之珠是香港的別名和美譽,這個稱號除了形容香港之美,也形容香港經濟之繁榮。香港是“亞洲四小龍”之一,也是全球最富裕、經濟最發達、生活水準最高的地區之一。那么香港又有著怎樣的歷史呢?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關于香港回歸的新聞特寫《別了,不列顛尼亞》。
二、故事導入法
孔子曾經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故事對于學生來說有著特殊的魅力,用故事導入,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真正做到寓教于樂。
在教學《小狗包弟》時,我用文革小故事來導入。
故事一:某村某日白天,有個老太婆在家繡花,因為眼力不好,加上房屋比較封閉陰暗,于是就點上油燈。后來,被逮捕了。罪名是:大白天的你都點燈,你這不是影射社會主義黑暗嗎?
故事二:街道上一個阿姨,每天胸前別著一整排毛主席像章出門上班。有一天走在路上,其中一個陶瓷的像章脫了膠,掉在地上摔碎了。她跪在原地哭喊了整整一天,但最終還是沒有逃過被批斗的命運。
故事三:一位非常受學生歡迎的故事大王似的語文教師,因為講述膽略過人、機警智謀的毛主席瀏陽遇險、不得不水溝藏身的故事,被人劃為右派,而被判刑8年,喪妻失子。這位老師的罪名是:歪曲毛主席的偉大形象。
這些故事是真的嗎?或許你們不敢置信,我也不敢置信,然而這是事實。很多荒唐可笑的事情在那個特定時期卻是司空見慣的,這就是“文革”。今天我們就通過巴金老先生的《小狗包弟》,來感受文革時期的人們的生活。
三、圖片導入法
上課前讓學生觀看與課文內容相關的圖片,渲染課堂氣氛,醞釀感情,充分發揮圖片的直觀、形象的作用。用這種方法導入新課,會收到良好的效果。
在教學《故都的秋》時,我讓學生觀看了色調不同的秋景畫面,并配上相應的詩句,其中既有蕭瑟凄涼的,又有絢麗多彩的。用豐富的圖片引起學生的感情體驗,激發他們的情緒,使他們產生內心的共鳴。然后一起跟隨郁達夫,走進他的《故都的秋》,去欣賞北國秋的姿態,去品味其秋味。
四、情境導入法
在教學優美的文學作品,尤其是詩歌和抒情散文時,如果采用一段富有詩情畫意的導語,用富有感情色彩的語言去感染學生,就會使學生處于一種良性的情感準備狀態,從而進入課文的那種優美的意境。
在教學《孔雀東南飛》時,我這樣導入:婚姻和愛情是人類永恒的主題,在這個主題中,有人歡喜有人愁,有人因為愛情而欣喜若狂,也有人因為愛情而痛不欲生。古代詩人描寫愛情的詩句也深深地印在人們的腦海中:“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 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在天愿作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 ……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劉蘭芝、焦仲卿的婚姻生活,品味他們凄美的愛情故事。
五、介紹作者導入法
教師在講解那些比較著名的作者的作品之前,可以先從介紹作者入手導入本課,這樣的導語,由作者到作品,順理成章,引入自然。
在教學《紀念劉和珍君》一文時,我這樣導入。
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有一個人被譽為“民族魂”。他時刻以天下之憂而憂,以天下之樂而樂。他的思想,讓平庸者有為;他的吶喊,讓沉睡者覺醒;他的匕首,讓吃人者膽寒。他有很多敵人,但少有私敵;他只活了五十多歲,至今卻銘刻在人們心中。在他逝世之時,舉國哀悼,舉世震驚。一友人送對聯以示悼念:
譯書尚未成功,驚聞殞星,中國何人領吶喊;
先生已經作古,痛憶舊雨,文壇從此感彷徨。
這位吶喊者便是魯迅。今天我們來學習《紀念劉和珍君》,看一看魯迅是怎樣為革命、為正義、為青年吶喊的。
六、名言名句導入法
哲理性強、意蘊深刻的名言名句往往能使人產生豐富的聯想和想象 , 啟發人的思考。
在教學梳理探究中的“交際中的語言運用”時,我引用這樣的名言導入。
人常說:“話有三說,巧說為妙。” 又有人說:“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說話是一門藝術。有人因為懂得說話的藝術而化險為夷或受到重用、飛黃騰達,也有人因為缺少說話的藝術而招致禍患。因此,講究說話藝術,會使你受益無窮。
七、對聯導入法
在教學《蘭亭集序》時,我給學生出示這樣一副對聯:
序以帖傳乎帖以序傳乎一序一帖雙絕璧
亭因人名焉人因亭名焉斯亭斯人兩奇觀
在指導學生閱讀巴金的名著《家》時,我是用這樣一副對聯導入的:
寒夜中,斗志激揚追覓繁星,誓除黑霧急呼雨電;
憩園里,閑情難有再擎爝火,彰顯大家光照春秋。
這是一副紀念一位中國文人的挽聯。這副挽聯,不僅概括了他一生的追求,還融入了這位文人一生中八部代表作品。這位中國文人是誰?(巴金)今天我們來了解現代著名作家巴金和他的小說《家》。
八、提問式導入法
上新課前 ,教師提出一兩個與學習內容有關的問題 , 通過回答和爭論造成懸念 , 從而進入學習情境。
在教學《鴻門宴》時,我從題目入手設計了這樣的問題:鴻門宴是指怎樣的宴會?為什么叫“鴻門宴”?
(明確:指不懷好意的宴請或加害客人的宴會。后人將鴻門宴喻指暗藏殺機的宴會。名為宴會,實為一場激烈的政治斗爭。因為這次宴會的地點是在新豐鴻門,所以叫“鴻門宴”)
九、詩詞導入法
在教學《荷塘月色》時,我是這樣導入的。
荷花以其高潔的形象為人喜愛,無數的文人墨客留下許多關于荷花的名篇佳句。你能說出幾句嗎?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李白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周敦頤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楊萬里
可以說,荷花已成為中國文學中一道獨特的風景線,其意蘊可謂深遠,其意境可謂獨特。那么月光之下的荷花又是怎樣的景象呢?今天我們來學習朱自清的美輪美奐的散文《荷塘月色》。
十、解題式導入法
在教學《我有一個夢想》時,我從題目中的“夢想”入手導入新課。
每個人都有夢想。夢想是美麗的,有夢想的人生是絢麗多彩的。“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是杜甫的夢想;“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期盼國家團圓是陸游的夢想;遇到一個丁香一樣的結著愁怨的姑娘是戴望舒的夢想;“撐一支長篙,向青草更青處漫溯,滿載一船星輝,在星輝斑斕里放歌”是徐志摩的夢想。美國杰出的政治領袖馬丁路德金也有一個夢想,那么他的夢想是什么?他的演講為什么會有那么的大的魅力?讓我們走進這位黑人領袖,走進他的夢想。
在教學《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時,我從題目中的“梁任公先生”入手,采用了下面的導入語。
課文題目中的“梁任公先生”指的是——梁啟超(號任公)。他是戊戌變法的主要人物。一百多年前,正當我們華夏處于孱弱挨打地位時,他滿懷豪情地說出以下壯語:“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勝于歐洲則國勝于歐洲,少年雄于地球則國雄于地球。” 梁啟超先生是中國近現代政壇上的風云人物,也是學術界的一位難得的才子。今天讓我們跟隨梁實秋,領略大師的演講風采。
總之,語文教學是一門藝術,課堂導入語的設計更是藝術中的藝術。由于教學內容豐富多樣,所以導入的方法也需靈活多變 ,防止千篇一律。作為語文教師,如果能夠注意其知識性、趣味性、啟發性和靈活性的統一,讓課堂導入語為自己的課堂教學增添光彩,那也是一件很快樂的事。當然,做這樣的事很辛苦,我卻樂此不疲,永不停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