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重視預習指導策略

語文閱讀教學中的預習被稱為語文實踐能力與課文展開的“最初對話”,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培養(yǎng)語文實踐的能力。語文預習被認為是基本的教學方法,也是語文教學的一項常規(guī)手段。然而,一些老師對預習產生了片面的認識,再加上傳統(tǒng)課程觀、教學觀、教材觀的制約等因素,導致學生的預習形式單一、創(chuàng)新性少和教師布置作業(yè)但無檢查等問題出現(xiàn),更談不上在課文預習中對學生實踐能力的課前培養(yǎng)。因此,必須增強學生課前預習環(huán)節(jié)學習的實踐性。在講到《渴望讀書的“大眼睛”》一文開頭寫的山區(qū)孩子上學條件艱苦時,有“跋涉、蜿蜒”兩個詞語非常重要,“跋涉”就是跋山涉水,“蜿蜒”的原意是蛇爬行的樣子,在這里是彎彎曲曲,形象地突出了小女孩上學時的困難與艱辛。學生在預習課文時,借助字典等工具查到這些詞的意思。當我在講到這段時,又播放了山區(qū)孩子上學的視頻,他們很快就理解了這些詞語在文中的意思。而如果單獨理解,就體會不夠深刻。通過語境,學生對所表達的意思就有了更深入的認識,真正實現(xiàn)預習在增強實踐性語文閱讀課堂教學中的有效運用。

二、夯實字詞基礎策略

構成文章的最基本元素是字詞,培養(yǎng)語文實踐能力的先決條件是以字詞基礎夯實與否。沒有字詞的基礎就不能理解一句話的含義,不理解這句話的含義也就不能領會文章的主題思想,更談不上準確生動地進行語言表達、遣詞造句,也就從無進行實踐等一系列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也就成了空談。因此,夯實字詞基礎對進行閱讀文章的實踐活動和運用字詞表達的實踐活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在閱讀教學中有效提升增進語文實踐能力。如在課堂上通過動作表演對“翩翩起舞”、“上下翻飛”、“團團圍住”等詞的理解,表情朗讀“大聲嚷”、“怒吼”等詞,擴大詞匯理解如“五彩繽紛”,想象畫面理解如“寒潮降臨北風呼嘯”,表達運用如“一無所獲、掃興”等對字詞的概念展開扎實有效的實踐性學習。最后,還可以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主動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

三、“以讀為本”閱讀策略

讀是增強閱讀教學實踐性最基本和最常見的途徑。“以讀為本”是指以學生自能思考實踐、自能讀書實踐和自能領悟實踐,達到自主積累、認知和應用知識的實踐能力,進一步增強語文的實踐性閱讀教學的目的。如在教學《松鼠》一課中,讓學生通過閱讀課文來理解文章的內涵,了解松鼠具有哪些外形特點,以及生活習性是什么,接著讓學生采用不同方式朗讀,直到讀通讀順,不少一字,不誤一字,不多一字為止,然后挑選文中最具代表性的一段讓學生品讀,并及時對學生讀的情況進行反饋、評價和指導。在這個實踐過程中,學生讀得充分,讀得自由,邊讀邊感知語言,在閱讀中感知字形,在文章閱讀過程中咬準字音,在閱讀中理解文章的大意,語言的整體感知就在其中了。

四、加強多媒體教學策略

比如《金色的魚鉤》這篇課文,文章字里行間飽含著對老班長的那種崇敬之情,這種感情對于小學生來說,理解是有一定難度的,由于學生離那個時代已比較久遠,對于文章背景和人們當時的心理狀態(tài)更加難以把握。

在這樣的情況下,學生很難從根本上理解文章的中心和作者想要表達的復雜感情,而這對學生理解文章感情的內在聯(lián)系是非常不利的。為此,我們可以通過借用多媒體輔助我們的教學。首先播放紅軍過草地的視頻片段,通過再現(xiàn)當年感動過無數(shù)人的紀錄片來讓學生感受到革命烈士的人格魅力,這樣學生才能明白,為什么當老班長去世時小戰(zhàn)士會如此的悲痛,并且至今那只生了銹的魚鉤還陳列在革命烈士紀念館里。如此這般,學生才能建立從文章字面意思到圖像畫面的轉換,而這對提高學生的閱讀技能是非常重要的。

總之,我們只有教給學生閱讀方法,給學生閱讀插上飛翔的翅膀,我們的小學語文有效閱讀教學才能在新課程理念的藍天下翱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