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課是教師工作的重要內容,有效備課是避免教師無效教學、學生無效學習的前提。但是,何為“有效備課”,判定的標準是什么?部分教師把備課等同于寫教案,備課當然要寫教案,但寫教案只是備課的一個環節,不能等同于備課,更不能代替備課,這是需要解決的第一個問題。第二個問題是如何備課,如何有效地備課?

一、 有效備課,正確的教育理念是引領

有效備課首先應以先進正確的教育理念做引領。墨守陳規陋習,思想觀念保守落后,不能與時俱進,怎么能備出有效的課?建立和諧社會要以人為本,打造高效課堂要以學生為本,從“教知識”到“促發展”;從“講成功”到“學成功”;從“尊重教材”到“超越教材”;從“關注知識”到“關注學情”;從講求“統一”到注重“差異”,德育為首,能力為先,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只有以這樣的教育理念來引領自己,才會奠定有效備課的扎實基礎。

二、 有效備課,練好基本功是基礎

扎實的基本功,是教師實施有效備課的根本基石。作為新課標時期的教師,要時刻不放松讀書學習,不斷提高自身素質。社會在發展,文明在進步,思想要升華,知識要更新,新技術、新信息要掌握,都要求教師要做終身學習的典范,帶頭學習的模范。絕不可故步自封、自我滿足、放松學習,那樣是連本職工作也做不好的。

從教學業務出發,教學用書可以看得多一點,教案可以看得多一點,但要養成習慣,堅持長期看,汲取營養,為我所用;而不是臨時抱佛腳,教哪課看哪課,照貓畫虎,生搬硬套,不求真實效果,只圖敷衍任務。同時還要多看真正的教學實錄。

而僅僅看本學科的書、教學的書也還是不夠的,須知學科整合、領域交叉是大勢所趨,不容回避。我們教語文的老師更應該先人一步,廣泛涉獵,做到見多識廣,融會貫通。這對于我們無論是有效備課、高效教學,還是為人師表、言傳身教,都是大有裨益的。

三、 有效備課,“吃透”學生的是關鍵

學生是課堂的主體,課堂要以學生為本。關注學生、分析學生、了解學生是備好上好一堂課的重要前提。有效備課就要關注學生的學習背景,是為學生學習而準備,而不是為自己好教而備,從而使備課和教學目標明確,有的放矢。我們要關注學生知識能力背景,還要關注學生學習興趣和態度背景,更要關注學生的學習方法與效率背景,了解讀懂學生是有效課堂的必備要素。

備課不能僅僅考慮自己教得方便、教得精彩、教得舒暢,而應該把學習和學習者作為中心,以教導學、以教促學,切記不要學作秀、搞賣弄,要從學生學習的角度來分析他們是否真正有所得。

以語文教學而言,不要被教參上的東西奴役,而要從學習者的角度出發,以開放的心態,認真體會閱讀與寫作的真實感知、路徑、問題。這樣才能有效組織學習,使討論成為真討論,思考成為真思考,感悟成為真感悟,而不是走向預設答案的裝模作樣走過場。

四、 有效備課,吃透教材是核心

“教材只能作為教課的依據,要教得好,使學生受益,還要老師善于運用”。“吃透教材”吃透教材就要針對學生的情況和教學內容,對教材中的顯性和隱性因素進行詳細的重組和處理,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將教材中所要傳達的信息以問題情境的形式出現,使自己設計的教學情境能夠讓學生對知識本身產生興趣,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1.要無遺漏地讀出每頁教材中呈現的所有信息,即教師要回答:書上都有什么?

2.揣摩編寫者安排這些信息的意圖,即教師要回答:為什么要這樣做?

3.要弄清楚知識內在的邏輯順序和學生認知發展特點,思考教學設計,即教師要回答:怎樣做?

因此,我們在吃透教材時一定要細化內容,細化思路,但要備得細,萬萬不可講得細。“講課”是一個容易誤導的詞,“講深講透”更是一個有害的想法,當然,僅僅針對語文教學而言。如果以細致的結論取代細致的學習,以喋喋不休的灌輸取代過程的引導、思路的啟發、方法的點撥,使埋頭記筆記取代了探索、討論、相互激發,使學生開不了口,動不了手,轉不起腦筋,那這樣的教學,只能稱之為填鴨式灌注。

真正有效的課堂教學,必然基于真正有效的備課,也必然不唯教案馬首是瞻。正如一味按劇本表演的演員是三流演員一樣,一味按教案上課的教師必然是蹩腳教師。我們的課堂教學只有以真實為基石,以開放為階梯,以情感為催化劑,以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為終極目標,實施認真扎實的有效備課,才能打造高效課堂,真正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