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實關注學生的發展是構建高效課堂的實質內涵

高效課堂教學模式,其實質內涵就是要求教師徹底轉變教學觀念,轉換角色,變過去的以教師的教為主為現在的以學生的學為主。把課堂交還給學生,讓學生真正做課堂的主人,在課堂上讓學生積極主動地發現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展示成果,使教學目標要求應掌握的知識和應形成的能力在學生自主探究中自然形成,讓學生更加靈活地掌握知識,這樣學習知識更具有主動性,便于學生在今后的學習中拓展和應用。目前大多數教師教學理念還沒有得到徹底轉變,教學中雖有所創新,但是傳統的教學思想仍然占主導地位,整個學習過程中,老師不敢把學習的主動權全部交給學生,擔心這樣會影響教學進程、教學效果、教學紀律。這樣做并沒有真正關注學生的發展,不利于學生自主學習意識和學習習慣的形成。我們要還給學生廣闊的學習空間,讓學生的聰明才智在自由的空間得到充分展示,這才是實質意義上的高效課堂教學,這樣做才能使教學效果得到大幅度提高。如在教學《老北京的春節》一課時,教師可在充分備課的基礎上把教學目標要求的知識技能轉化成幾個具體的問題,一上課就組織學生分組研討,然后分別在組內和全班交流成果,充分展示每個學生的能力。這樣的課堂才是學生真正學習的課堂,更是一種高效的課堂。

二、重視課前預習是提高課堂學習效果的有效途徑

課前應要求學生認真做好預習,鼓勵學生預習的積極性,在預習的基礎上,讓學生完成教師提出的問題,然后完成課后作業,通過以上活動達到預習的效果。另外,教師應注重課前備課行動策略,進行結構化備課,完成教學設計方案。通過師生課前積極有效準備,達到對知識的提前理解和對部分知識的消化,為課堂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我們在平時教學中有許多誤區,一是有些教師怕學生課前預習,更怕學生課前預習得太好,認為學生預習好了會影響課堂教學,學生學會了,教師好像失去了講解的意義,另外一個就是不知讓沒學懂的學生怎樣學習;二是預習時只讓學生看看書,不要求學生做作業,怕學生提前弄懂,影響學生課堂學習的興趣;三是教師課前教案備寫只注重備知識,認為只要把知識備全面了老師上課就會得心應手。這種片面性的認識完全忽略了學生在預習階段的潛力,完全忽視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新課程理念下,我們應有效指導學生課前預習。教師要深鉆教材,準確把握知識及技能目標,根據目標進行結構化教學設計,提煉知識形成預習問題,問題是指導學生自主學習的航標,所以提出的問題一定要科學合理,不能膚淺簡單、模棱兩可,問題要有代表性,要能提攜文本的主要內容。教師課前還應該認真設計課堂研討問題和訓練問題,這些問題必須是經過認真研究,涵蓋教學目標的問題,也就是要把我們過去交給學生的知識以問題形式呈現,讓學生去研究、去掌握。

三、科學的小組合作學習是學生自主獲取知識的最佳方式

小組合作學習這個名詞并不陌生,大部分老師在教學中也采用過小組合作學習,然而我們大部分老師對小組合作學習有效操作方法及深刻意義認識不足,認為小組合作學習就是老師提出問題學生分組說說,顯得課堂熱鬧就行了。因此,教師事先并不做認真的研究,課堂上隨即分組,讓學生合作學習,學生沒有思想準備,也不知道自己在小組的角色和位置,這樣盲目合作學習根本達不到預期的效果,反而會沖淡學生對知識的接受。建構科學的小組合作學習形式應充分考慮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學習基礎,要使學生達到優勢互補。首先要健全組內機構,如設立小組長、學科長等,確定小組組名、組牌、組訓等,使學生有組織地經行交流、討論、展示,提高合作學習的興趣和效率。其次,要建立小組評價機制,確立小組合作公約,引進競爭機制,激發學生合作學習的興趣。最后還要采取問題生成策略和問題訓練策略。如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我們要在對本班學生了如指掌的基礎上,按照學生的特長和學習情況進行科學分組,在組內明確小組長、學科長、學科助理等,使小組內人人都“當官”,人人感到自己是學習的主人,對小組合作學習過程要明確規定,指導學生探究問題的方法,提高合作的實效性,另外要注意指導學生對合作探究成果的展示方法,使他們既知道怎樣研究問題,又知道怎樣匯報交流成果,以達到在交流展示中發展思維的目的。

總之,只有切實轉變觀念,全面關注學生的發展,給學生搭建自我展示的平臺,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潛能,才能構建真正的高效課堂,以最大限度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