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中考指揮棒的影響,農村學校地理學科仍被視為副課,得不到老師、學生足夠的重視。筆者在農村初中從事多年來地理教學,深刻意識到地理是一門綜合性、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地理課程對開拓學生視野、激發學生興趣、增強學生愛國熱情有著不可低估的力量,同時對增進學生環保意識、訓練學生勤動手、勤動腦的習慣等有著推波助瀾的作用。筆者通過調查了解農村學生對地理課及地理應用知識等方面的情況,以便為全面提高地理教育教學質量提供些參考資料。

一、研究對象與方法

1.研究對象。

以咸陽市彬縣龍高初級中學、渭南市浦城縣埔頭鄉初級中學、延安市延長縣安河鎮初級中學、漢中市大河坎中學初一和初二學生為調查研究對象。

2.研究方法。

(1)問卷法。向上述四所中學初一、初二部分學生發放調查問卷,并要求學生針對實際情況完成并收回。

(2)訪談法。對部分縣區教育管理部門和上述四所中學地理課教師與學生進行訪談,把具有代表性、針對性的問題提到桌面,大家提出自己的觀點與建議,了解相關情況后,設計調查問卷,尋找該課題問題提出的解決方法。

(3)觀察法。在上述四所中學通過聽課講課,發現當下存在的共同問題,提出疑問,并在該課題中尋求方法解決。

二、調查結果與分析

共計發放調查問卷450份,回收450份,有效問卷450份,有效率100%。其中:初一年級220名;初二年級230名。

1.農村中學生需要地理課程。

初一學生有93%的學生希望將來再開設地理課,初二有76%的學生希望將來再學習地理。這說明中學生希望學習地理,并且需要地理課。

2.地理課沒有成為中學生的負擔。

被調查的450名學生中,有419名認為開設地理課很必要,占93%,只有18名學生認為地理課是負擔;58%的學生覺得地理知識好理解,43%的學生覺得難度一般,僅有2%的學生覺得不好理解。這些調查結果充分說明,在平時的教學、作業中,地理教材難度小,作業較容易,沒有給學生構成負擔。

3.地理教材有待改進。

調查表明,只有20%的學生覺得地理是他們最喜歡的科目,值得我們注意的是,初一比初二多6個百分點。顯然,這和現行教材安排有關,即初一開設世界地理,內容新穎豐富,初二開設中國地理,內容簡單且與小學所學的內容重復。新教材格式變化較大。就教材中的圖片和文字而言,78%的學生更喜歡圖片。

4.地理課堂教學尚需改進。

調查表明教材是學生獲得地理知識的主渠道。40%的學生覺得老師聊天式講課好,52%的學生喜歡聽老師講述自己的體會,只有8%的學生滿足于照本宣科式的講課。顯然,光講授知識已不能滿足學生的要求,教師必須練好基本功,要講得有聲有色,有理有趣,好聽好記。

5.加強地圖知識應用的指導。

據調查,若去一個陌生的地方之前,有40%的學生要查閱地圖,而50%的學生則是問別人怎么走,還有10%的學生跟著別人走。可見,能在平時自覺使用地圖的學生還不夠多,作為教師應該加強對學生應用地圖的指導。

三、結論與建議

1.結論。

(1)農村學生非常需要地理知識和良好的地理課程教學環境。(2)地理知識的綜合性、實踐性決定了地理學被廣泛應用于處理科學與社會的問題。(3)地理與其他學科知識的結合更能讓學生產生興趣。(4)地理知識與技能能引發學生發現問題、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5)地理課堂弘揚了科學與人文融合的精神,樹立人口、資源、環境、社會相互協調的可持續發展觀。

2.建議。

(1)建立形象的地理表象,形成正確的地理概念和地理原理的教學模式。(2)教學模式的應用帶有鮮明的個性化色彩和創新性。(3)農村中學地理教學注重以學生為本,按學生的認知規律調整教材,使學生愿學、樂學、有效地學。(4)面對學習能力強,知識基礎較好的學生,應多選擇自學,自主發現成分較多的教學方法或教學模式。(5)講課方式力求新穎多樣,使學生對地理課教師本身產生興趣,對老師有了好感,進而對課程也會有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