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以商洛學院為例,闡述了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專業的發展現狀,構建了由基礎實踐、專業實踐、社會實踐和綜合實踐構成的實踐教學體系,并提出了該體系在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與建議。

[關鍵詞] 資環專業 實踐教學 探索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基金項目:商洛學院教育教學改革研究計劃項目(項目編號:10jyjx01012)和商洛學院科研項目(項目編號:09SKY028)資助。

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專業(以下簡稱資環專業)是1998年教育部根據學科發展的新形勢和社會的需要而設立的較新的本科專業[1]。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全國已有158所高校開設了該專業[2,3]。其目標是培養具有地理學、環境生態學和城市規劃學的基本知識,掌握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的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能夠在企事業單位及政府部門從事城鄉建設、區域經濟與規劃、城市總體規劃、土地利用與管理、生態環境保護等工作的應用型人才。由培養目標就可以看出該專業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專業,因此,對該專業的實踐教學培養模式、規格、環節的探索和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現以商洛學院資環專業為例,在專業定位的基礎上,探索該專業的實踐教學體系建設。

研究現狀

商洛學院于2009年被國家正式批準招收第一屆資環專業本科生,至今已有3年的辦學歷史,2013年將有第一屆畢業生。該專業已經確定了城市規劃與設計的專業方向,設置了相對完善的人才培養方案和學科體系,不斷探索實踐教學改革,力爭使畢業生有一個良好的出路。

該專業現有在校生人數為200多人,專職教師9人,兼職教師3人。并建有資環綜合實驗室、自然地理綜合實驗室、測量與繪圖學實驗室、地質地貌學實驗室、地圖實驗室等5個專業實驗室,可完成大部分課程的實驗與實習教學;建有商洛市城鄉建設規劃局《城市規劃原理》和商州區牧護關鎮《自然地理學》見習基地,基本能滿足學生部分課程的專業見習和實訓。

實踐教學體系構建

1.明確實踐教學專業思路

資環專業是商洛學院新建的厚基礎、寬口徑的理科專業,其專業的知識面相對較寬。對于“立足地方,面向全國”的商洛學院的大學生而言,該專業也有專業知識理論性強、方向不明確的問題,致使建設初期一些學生處于方向迷茫、專業知識實踐能力不足的境地。為此,2009~2011年,我們多次組織相關教師赴吉隆坡建設大學、浙江萬里學院、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陜西師范大學、長安大學、西北大學、西安理工大學、濟南大學等高校進行專題調研和考察,學習資環專業和相關專業人才培養的方向、課程設置、教學方法與辦學經驗,開闊了眼界和辦學思路。經過調研和全系教師充分論證,認為我院資環專業的專業方向應該定位為城鄉規劃與設計,并且對2009版的人才培養方案進行了微調,加大了主干專業課程的設置,并且結合我院實際制定了《實驗教學大綱》和《實踐、實習教學大綱》,把專業逐步建設成為以實踐教學為特色的專業。

2.構建科學的實踐教學體系

依據資環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和學生對實踐技能的要求,對實踐教學的組成部分進行了設置,構建了由基礎實踐、專業實踐、社會實踐和綜合實踐等構成的,與理論教學相協調、有明確的教學要求的實踐教學體系(表1)。

表1 實踐教學體系表

由表1可以看出,實踐教學體系的四個組成部分是由簡到難、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過程,既有基礎理論課程的驗證性實驗,又有畢業設計和大學生科技創新的綜合性實踐;既有對主干專業課程的技能訓練,又有相關的創新性實踐;既有校內實踐,又有校外見習基地的實訓;并且通過社團活動、社會調查和參與教師科研項目的專項調查等,讓學生提前參與到生產實踐和科研活動中來,做到實踐教學與科研活動相互促進[4]。

(1)基礎實踐教學體系

基礎實踐教學主要有自然地理學實驗、地質地貌學實驗、遙感實驗、地理信息系統實驗和測量與地圖學實驗與實習,這些實踐課程主要是以地理科學和“3S”技術為支撐手段,通過該階段的學習,培養學生的地理科學素養和掌握用現代信息技術解決資源、環境、城鄉規劃等實際問題的一般方法。

(2)專業實踐教學體系

專業實踐教學主要有城市規劃原理實習、城市園林綠地規劃實驗與實習、土地調查評價實驗與實習、CAD制圖實驗、小城鎮規劃實驗與實習等近14門專業課程的實踐教學。在具體實踐過程中,我們與商洛市城鄉建設規劃局簽訂了合作協議,把該單位確定為資環專業的見習基地,每年帶領學生進行現場觀摩,并聘請該單位建筑設計院的高級工程師給學生授課。此外,我們還組織學生到商州區黑龍口鎮、丹鳳縣等地調研小城鎮土地整治規劃。通過這些實習活動的開展,既開闊了學生的視野,又豐富了他們的規劃知識,使他們對專業知識的應用領域有了更好的理解,對社會的某些領域有了更深的認識,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3)社會實踐教學體系

社會實踐教學主要包括社團活動實踐、社會調查和專業調查等。我們通過成立地理學社,每年給學生普及測量知識,激發他們主動使用測量儀器開展校園測量的熱情。還通過讓學生參加環保協會,組織開展環保、規劃知識競賽,以及通過圖片展覽、上街宣傳等活動,培養學生通過參與社團活動等形式主動學習專業知識的興趣。同時我們還適當讓學生參與一些社會調查與專業調查活動。例如,與商洛市城鄉建設規劃局合作,組織近50名學生分批到柞水縣、洛南縣、鎮安縣和商南縣等地開展“規劃把脈商洛”調研活動。通過社會實踐可以使資環專業的學生運用地理、規劃等知識更多地了解社會、認識社會,并學會社會調查的基本理論和方法,增強了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

(4)綜合實踐教學體系

綜合實踐教學包括畢業實習、畢業論文(設計)和大學生科技創新大賽三個方面。畢業實習是大學四年級在學完規定的課程之后進行的一項專業實踐活動,也是運用所學知識為畢業論文(設計)搜集和整理資料的過程,它對學生的工作態度是一次較好的檢驗[5]。畢業論文(設計)是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運用專業知識進行論文選題、開題、資料整理、調查分析和答辯的綜合性工作,對檢驗學生四年來的學習成果具有重要的作用。“大學生科技創新”是我院團委設立的旨在培養學生進行自主科研活動的項目,對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他們追求真理、勇于創新的潛能具有重要意義。例如,2009級資環專業學生主持的科技創新項目“商洛學院待開發區域、園林、道路規劃設計”,培養了學生的科研創新意識、團隊協作精神,并使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進一步增強。

存在的問題與建議

1.師資較薄弱,缺乏高級職稱的專業教師

師資隊伍對人才培養的質量至關重要,高素質的師資隊伍是培養高素質人才的重要條件之一[6]。這就要求教師隊伍的知識結構、學歷結構和職稱結構要趨于合理。目前我院資環專業的授課教師共12人,其中專職教師9人,兼職教師3人。專職教師中具有高級職稱的僅有1人,占專職教師比例為11%(圖1),其余教師均為中級職稱,所有專職教師均為研究生學歷。師資力量較薄弱,職稱結構、學歷結構不太合理,一定程度上不利于該專業的健康發展。因此,還需要強化師資隊伍建設,引進高學歷、高職稱人才,保障該專業的可持續發展。

2.建設資金匱乏,軟硬件投入不足

我院資環專業是以地理學科為依托建立起來的,可以說是白手起家。由于建設資金匱乏,軟硬件投入相對不足,缺少專業的實驗設備,對教學質量有一定的影響。目前,該專業基礎實踐課實驗室有3個,而且都是與地理科學專業學生共用;專業主干課程的實驗室只有資環綜合實驗室和繪圖實驗室,繪圖實驗室也與建筑管理專業學生共用,硬件設備建設方面較滯后。另外,學生的專業見習經費較少,不利于到規劃較好的城市和小城鎮去實際調研。因此,還需要在資金保障、政策支持等方面加大力度,保證實踐教學的基本條件。

3.實踐課程學時較少,學生動手能力不強

目前,我院資環專業每門實踐課程的實驗課時為18學時,實習課時為1周,實驗與實習課時較少,學生實際動手能力較弱。尤其是學生的計算機操作水平不高、CAD等相關軟件課程開設較晚,對學生學習城市規劃與設計的相關課程有一定影響。因此,還需要對理論課與實踐課的比例做相應的微調,加大實踐課時,較早開設CAD、Photoshop、3Dmax等軟件課,切實增強學生的計算機操作水平。

參考文獻:

[1]葉新才,黃遠水,李洪波.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專業課程體系的構建與完善[J].經濟師,2007,(8):133-134.

[2]趙小風,黃賢金,重林.我國高等教育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專業課程體系比較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08,(3):50-61.

[3]錢宏勝,王磊.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專業的實踐教學體系構建[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0,(1):86-87.

[4]吳云清,張莉.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專業創新立體化模式的思考[J].地理教育,2006(6):73-74.

[5]駱東奇,邱繼勤,羅光蓮.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探索與實踐[J].高等理科教育,2008,(6):137-141.

[6]宋戈,袁兆華.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專業人才培養問題的探索[J].東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2):8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