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企業需求為導向”的會計實訓教學體系構建
作者:西安歐亞學院 羅艷妮
發布時間:2012-05-25 16:45:52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摘 要] 會計實訓是會計專業學科建設和教學改革的重要內容。高質量的會計實訓教學體系是應用性本科教育的特色和優勢的體現 。以“企業需求為導向”會計實訓教學體系構建對于提高學生提高學生職業競爭能力,滿足用人單位對復合型人才的需求有著重要意義。
[關鍵詞] 企業需求 會計 實訓教學體制
構建以“以企業需求為導向”的會計實訓教學體系的目的
在目前的市場大環境下,職業會計人才市場呈現供大于求、結構性失衡的總體特點。一方面社會每年有大量的動手能力不足的普通高校會計畢業生涌入人才市場,另一方面大型企業招聘不到合適的財會人才。作為應用型本科高校在解決這種困境上大有可為,“以企業需求為導向”會計實訓教學體系的建設和完善便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表1 企業對會計專業學生專業能力調查表
我們對企業對會計專業學生所需要的能力進行調查,從收回的調查表中可以看出:企業對會計畢業生的綜合能力和信息技術與軟件操作能力要求較高,較強的比例為60%是專業核算能力, 55%的會計業務處理和財務分析能力。說明會計專業在開設理論課的同時,更要注重學生實際操作技能的培養。所以我們構建“企業需求為導向”的會計實訓教學體系目的主要有以下幾點:
1.將學校會計人才培養目標與企業需求保持一致。結合社會對會計人才的實訓能力要求,調整實訓課程邏輯結構體系,建立以用人單位為導向的人才培養機制。
2.實訓課程開設以學生為主體,并體現以學生職業能力為本位的教學模式。在教學過程中,充分考慮學生的認知水平和技能興趣,根據會計人才市場的需求適時調整方案。建立以“企業需求為導向”的專業教學體系。
3.以突出應用技能培養為特色,實行“多證制”教育。根據會計專業的技能特色,要明確有較扎實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并以具有較強的核算能力和操作技能為核心,形成會計專業領域的實訓教學體系,并體現獲取會計專業的職業資格證書,實行“多證制”制度,提升學生的就業能力。
“以企業需求為導向”的會計實訓教學體系構建
很多院校從最早的會計手工實訓到后來使用財務軟件開展會計電算化教學,隨著會計實訓教學進行不斷地改革已不能滿足企業對會計人才的要求。而以“以企業需求為導向,強化學生職業能力“的實踐教學體系就顯的越發重要。該實踐教學體系主要通過會計手工實訓、電算化實訓到ERP沙盤實訓、企業模擬實驗、課程專業實訓以及會計綜合實訓來形成完善的會計實訓教學體系。并在此基礎上進行校企合作,與一些財務公司、會計事務所等企業達成合作協議。其構成圖如下:
圖1:以企業需求為導向的會計實踐教學體系
1.培養會計核算能力的認知課程實訓
作為會計專業人才培養基礎課程,主要是從會計、出納等工作需掌握的基本知識出發,將從數字的書寫要求、支票、銀行匯票、本票的填制與審核,記賬憑證的填寫方式和賬簿登記的格式以及最后的會計報表編制方法,讓學生初步了解掌握記賬、算賬、報賬會計流程。使學生對會計工作的基本業務核算流程和方法都有一定掌握。也為后續的相關專業和實訓課程開設打下良好基礎。滿足了初級會計、出納崗位對會計核算能力的相關要求。
2.培養會計業務處理和財務分析能力的專項課程實訓
按照學生在就業過程中企業對會計人員業務處理和財務分析能力的要求,我校確定了系統的人才培養方案,形成了系統的人才培養計劃。開設了《財務會計實訓》、《成本會計實訓》、《管理會計實訓》、《財務報表分析》等會計專業專項實訓課程,從產品成本計算及核算、資金管理與經營決策、償債能力分析、企業融資能力分析、經營業績考核、稅收處理方法、資產負債表分析、合并財務報表分析等內容來培養會計專業學生企業經營管理過程各個環節的業務處理和財務分析能力,為企業經營過程中投資者、經營者、債權人等相關人員提供相關系統、完整、及時、有用的信息。
3.培養學生信息技術與軟件操作能力的實訓
隨著經濟全球化、社會信息化,企業獲得和處理的信息越來越多。這也使得企業對會計人員信息技術和財務軟件操作能力要求越來越高。實訓學生需掌握會計信息系統的控制和管理,計算機賬務處理系統的流程以及系統的維護和使用。我們在實訓教學中,對整個信息系統中的應收款賬款處理模塊、工資核算模塊、存貨核算模塊、固定資產核算模塊、銷售模塊、成本核算模塊、會計報表生成與匯總模塊、財務分析模塊進行全面系統的實訓。考試形式可采用與軟件公司合作進行相關模塊的上機考試,可考慮由軟件公司頒發相關培訓證書。通過信息化和電算化能力的提高,促使會計人員分析能力加強,并提供給信息使用者的相關綜合性指標,保證會計數據處理及時性、準確性和經濟性。同時相關資源實現共享。使企業管理層進行會計預測、決策、控制以及會計分析提供有力保障。
4.培養學生合作能力與溝通能力的沙盤ERP課程實訓
對財會類本科大三階段, 在全面系統學習相關專業知識的基礎上,做一次沙盤模擬訓練, 增強對理論知識的理解, 培養理論聯系實踐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并以《ERP沙盤模擬》課程作為學生理論知識掌握的檢驗, 將學生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并為后續的綜合實訓做好基礎鋪墊工作。沙盤模擬實訓能提供營銷、財務、生產等方面的訓練, 綜合性好, 整合性強, 可以從信息管理、財務會計、市場營銷、人力資源甚至其他工科專業的企業背景下訓練, 不僅表現了多元化, 而且在素質教育、學風轉變方面更起到了突出作用, 是一種全面的管理實踐。無疑為學生將來成為企業實際工作者提升自身能力提供一條有效途徑,在經歷以上學習后, 在真實企業數據的基礎上, 模擬企業進行實訓, 鍛煉學生在“真實企業” 工作的實際操作能力, 分析解決問題能力, 團隊協作等綜合能力, 并經歷這一系列的培訓成為一個復合型人才。
5.綜合能力培養的綜合實訓課程
會計綜合實訓和會計模擬實驗相結合。即將綜合會計模擬的實習資料,再用會計電算化的形式模擬一遍,讓學生掌握現代化的會計信息處理方法。會計信息化實訓教學要把會計綜合實訓模擬與會計模擬有機實驗結合起來。在實訓教學過程中,可以讓學生對會計綜合實訓內容從原始憑證到記賬憑證的填制,再到賬簿的登記,期末業務處理到最后到報表的生成均在會計電算化操作上同時進行錄入、賬務處理、報表編制和分析等程序,做到手工模擬實訓和電算化模擬實訓資源共享,相互補充,相得益彰;同時通過手工模擬實訓和會計模擬實訓的結合進行,可以組織學生對比手工模擬流程與計算機模擬流程,分析它們異同點,進一步加深學生對手工會計崗位和電算會計崗位設置的認識,培養既精通手工業務,又能熟練應用會計軟件系統的通用型人才,同時也增強了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以及經濟全球化趨勢,社會對經濟管理學科綜合性人才的需求不斷擴大,培養適應社會需要,具備較高專業素質的經濟管理學科畢業生,成為各個學校經濟管理學科專業教學改革的強烈要求。而構建一個理論聯系實際、由淺到深、具有一定前瞻性的科學的經濟管理學科綜合實踐教學體系,而“企業需求為導向”的會計實訓教學體制的構建正式基于這樣一種素質教育的專業培養理念,它可以有效地縮短高等教育與社會實際需求的差距,提高學生對專業技能和綜合應用能力,為培養復合型人才發揮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需注意的問題
以“企業需求為導向”的實訓教學體系實施過程中, 達到了提高學生素質、推動學生就業、鍛煉師資隊伍、促進校企合作和擴大社會影響的多重收效, 但有些地方還需要注意:
1.師資方面:為進行會計實訓授課任務的教師,除本校教師外,可考慮從企業聘請專業會計人員擔當我們的實訓教師。同時,對于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的課程,比如《沙盤模擬實訓》課程,涉及到營銷、人事、采購、財務等相關知識,授課任務也是根據老師特長由經濟管理類相關專業教研室老師承擔的。
2.資格證書與校企合作方面:在會計實訓體系中,涉及計到會計資格考試及職稱考試的內容和章節,都要進行重點實訓,從而提高學生從業資格考試通過率,滿足會計行業持證上崗的要求。與校企合作中,強調“走出去,引進來”,即讓學生走進企業參與企業的會計工作實習,同時引進前瞻性理念和豐富實踐經驗的企業優秀財務人員擔當我們教學改革的顧問和實訓教師。
3.教材采用方面:所采用的實訓教材需要針對市場對會計人員能力的要求、學生的實訓需求等多方調研以及根據會計制度的改革編制的,并經過多次的修改、更新、使得實訓的內容能與市場接軌、強調教材的實用性,時效性、綜合性。
參考文獻:
[1]聶新田.試論獨立學院會計實訓教學體系[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0,(4).
[2]林雙全.會計實訓問題研究[J].經濟師,2007,(9).
[3]張有峰.財務業務一體化課程教學的改革與實踐[J].中國管理信息化,2007,10(4):75-7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