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科在中國不過兩百余年,借道日本取法“西洋”,后又由“中道”日本轉向“直捷”西方。教育著述也是由先編譯后編著的路線,中國教育學科是“西學東漸”的產(chǎn)物,是在譯介西方教育學科的過程中形成的,本文從學院的學生、教師、評價體制包括作品評價、美院教育與師范教育來探討中國美術所面臨的問題。

拔苗助長的考前美術教育

青年人是早上七八點鐘的太陽。而我們的太陽,考前的考生們卻在不斷訓練概念性的考前素描中抹殺了學生發(fā)現(xiàn)自然的能力,使學生訓練了一套“好活”,從而失去了自身發(fā)現(xiàn)世界的眼睛。最好的年齡,最有發(fā)展的年輕人只為功利考學,在不斷的考前重復的概念性的訓練中葬送了自己本有的敏銳的洞察力與感受力,而現(xiàn)行的素描、色彩、速寫的考前模式與中國自身美術觀念沒有任何關聯(lián),也就是說我們?yōu)檫@樣的考前培養(yǎng)模式培養(yǎng)出來的幾代人的將來藝術前景堪憂。

大學本科的教育問題

1.美術教育沒有自身的教學體系。現(xiàn)今的學院教學是百年前引進西方的學院的寫實造型、寫生訓練并借助民族傳統(tǒng)形式與材料加以表現(xiàn),逐漸形成了臨摹、寫生、創(chuàng)作的中西結合譜系,現(xiàn)今體系與百年前學習西方的體系的并沒有太多改進。體系落后,方法老化,專業(yè)教學與史論教學互不相干,沒有產(chǎn)生互滲關系,中國傳統(tǒng)畫論美學更沒滲透到藝術理論的教學中,美院之所以比其他綜合類美術大學“好”,主要是靠美院有一批名師,而不是美院的教學體系。

2.重“技術”的培訓,不重“人才”的培養(yǎng)。大學是培養(yǎng)“人才”的地方,其次才是專業(yè)或技術。現(xiàn)今的美術學院是“技術學院”,是“繪畫技術”、“雕塑技術”、“設計技術”、“計算機技術”學院,僅是技術的訓練,也提高不了學生的素質(zhì)。再加上學生高中之前及家庭教育的綜合素質(zhì)沒有跟上,想在大學提高,只是天方夜譚。

葉圣陶說,若有人問我干什么,我的回答是“幫助學生得到做人做事的經(jīng)驗”,我決不說“教書”。大學教育是“人”的教育,而不是“技術”或“職業(yè)”的培訓地,也就是說,即使你畢業(yè)不從事你的專業(yè),你也能很好地完成、做好你所想做的其他行業(yè)。如果在成長的過程中你沒有完成自我的人格與意志品質(zhì)等,你不但本專業(yè)學不好,更干不好其他專業(yè),那么這樣的結果必會為社會造成后患。這種教育不只是大學單方面能完成的,它需要我們的社會、家庭、學校及本人共同完成。

碩士、博士泛濫

盲目的提高學歷層次及社會對學歷的需求造成了碩士、博士泛濫,出現(xiàn)了繪畫水平碩士水平比不上本科生,博士水平比不上碩士生。實際上美術學博士原本就是以理論研究為宗旨的。

現(xiàn)今,藝術升級為一級學科門類,全國美院或地方院校拼命爭設博士點,許多并不夠條件的也在爭搶這份“羹”,又并不是從事理論研究的人員也能享有“博導”的頭銜,這樣的“博導”在制造一批一批懷揣著不同目標的“博士”們。官方高舉引導名利的大旗,并設定了名利等級,高等美術教育便成為了集體追逐名利的競技場。

不規(guī)范的評價體系

1.學科、教學評價體系。以往美術學在學科制度上一直在“文學”門類下作為三級學科方向,而中國的教育是起步是引進西方的,現(xiàn)在藝術學科升級,各方面也都是在探索過程,關于學科評價建設還沒有形成一個行之有效的合理的現(xiàn)行方式。要建構中國自身的教育譜系,藝術理論思想與有系統(tǒng)的教育教學觀念、方法、目標,有與之配套的實踐教育系統(tǒng)。教育教學成果如何評價?教師的創(chuàng)作成果、設計作品,靠獲獎。學生的成績?nèi)绾卧u價?靠分數(shù)。

2.職稱評定體系。這是一種不平和的體制,休想讓教師清閑,大學教師的任務繁重,要教學,要教好學,又要搞好“科研”,“科研”這一詞界定本身就存在問題,藝術家要搞“科學研究”?“體制”希望大學教師:(1)有出色教育教學能力;(2)又要有超群的外語水平;(3)還要有頂級的繪畫水平;(4)還要有“高級”的“學術”水準,要求教師要在國家級核心期刊發(fā)表論文,或者CSSCI的期刊上發(fā)表論文,才算有學術水準;(5)要有“科學研究能力”在職稱評定過程中要求美術教師要有省級或者國家級的“項目”方可符合所謂的相稱的職稱。

教師大量的時間忙于論文、項目及參加美協(xié)的展覽活動,自由的時間被迫出賣。無欲則剛,給教師更大更多的自由空間,讓高校美術工作者靜下心來做事吧!

3.藝術創(chuàng)作評價體系。中國近百年美術評價體系也是西方的,又是在淺層的畫面制作效果或工作量多少來“計算”作品的“優(yōu)劣”。國家展覽給藝術設定了錯誤的目標與錯誤的導向,展覽多是虛假的矯情之作,沒有深入骨髓的真正的現(xiàn)實主義作品。更見不到也不存在傳統(tǒng)中得“逸品”的作品了。現(xiàn)今,急需建立一整套符合自身文化傳統(tǒng)的美術作品評價體系,即不同于傳統(tǒng)又不同于西方,要引導提倡創(chuàng)作符合中國自身審美要求的有相當藝術格調(diào)與境界的美術作品。

學科與職稱評定的結果:1.對高校教師的身心壓力;2.忙于職稱,疏于教學;3.為社會制造更多“著作”、“論文”垃圾;藝術評價的結果是為社會制造了一批虛假的“大垃圾”。

給九大美院自由,他們自身更懂得評定體系。下屬師范類院校及綜合性大學,定位要準確。

研究學術需要評定嗎?學術研究首先是自身的愛好與興趣,再加上自身所具有的使命感與責任感才能做好學術研究。它不需要哪個單位或機構來評定這屬于什么。不能一味地追逐而要問為什么追逐?大學淪為了實用與適應主義,變成了世俗化與功利化的場所,大學應是培養(yǎng)精英的地方,是引領而不是去盲從。康德認為藝術和審美具有超越功利性的“自由”秉性。太多實用與現(xiàn)實而缺少精神,缺少那自強不息的“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精神”,這也正是我們的“大學精神”。

師范教育的問題

師范類學校過分強調(diào)專業(yè)教育,而教育應把培養(yǎng)目標確立明確。

課程設置不合理,教學內(nèi)容陳舊,沒有教學法。高等師范類美術教育從課程設置到教育實習都與中小學美術教育實踐相脫節(jié)。一方面是高校本身的問題,另一方面是中小學的問題,中小學、高中對美術教育不重視。美術在中小學不能得到健康正常的發(fā)展必將影響將來的發(fā)展前景。現(xiàn)今美術被升為了一級學科,是否在中小學中,美術也可以從“副科”升為“主科”呢?

師范類院校培養(yǎng)目標應該明確:為中小學培養(yǎng)優(yōu)秀的教育人才,而不是把目標定的跟美院一樣,大學教育有其共同性和一致性,但各個大學辦學應該有自身的特色,更應該發(fā)揮自身的地域及歷史文化優(yōu)勢。

解決的出路

1.愛好從小培養(yǎng)——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美育可救國,從幼兒園開始著手對孩子進行美育教育,小學、初中、高中要逐步加強,而不是到高中學生學習成績下降了,那么趕快學美術吧,家長、學生都有這種心理,學生不愛自己的職業(yè),沒有興趣一定學不好。米開朗基羅十三歲進基蘭達約工作室學繪畫,老師認為他學晚了,畢加索十三歲的素描作品已經(jīng)相當于世界級大師的水準了。藝術是一個高尚而崇高的行業(yè),不要玷污了她,想要成才,愛好是最好的老師。

2.大學前的多樣化的學習,國畫、版畫、油畫、雕塑、設計等要在考前有相當?shù)幕A與熟悉程度,而不是到大學毫不知其主業(yè)為何物。

3.建立“大美術教育”系統(tǒng)。

中國美術教育從小學、初中、高中到大學是一個應該是一個連貫的完善的自成系統(tǒng)的整體體系,一環(huán)扣一環(huán)形成一個連貫的培養(yǎng)計劃。而現(xiàn)今,這幾個環(huán)節(jié)互相并沒有干系和聯(lián)系,更沒有形成一個系統(tǒng)。

小學、初中、大學他們之間要形成一個紐帶,他們之間要建立一種紐帶關系。如果形成一個“大美術教育”的系統(tǒng),那么美術人才會從小學或幼兒開始就會有一個很好的健康的起步,通過初中及高中的逐漸的美育培養(yǎng),學生的藝術素養(yǎng)和實踐能力絕非今日的考前一兩年所能企及,那么大學美術教育就自然可以想象。

中國在兩千余年以前就有自己的教育思想,但現(xiàn)今美術教育沒有形成一個完善的中國自身的體系,這需要一批人或幾代人來不斷地完成。發(fā)現(xiàn)問題是未了更好的解決問題,我們期待著中國美術教育不斷前行,它會不斷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