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地方本科院校大學生創業教育與創業實踐的結合模式
作者:寶雞文理學院 白銀鋒
發布時間:2012-05-15 10:39:08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摘 要] 創業教育與創業實踐相結合的模式是創業教育課程體系建設的主要內容,創業教育與創業實踐相結合有三個模式,地方本科院校大學生創業教育的重點是小型創新企業管理教育。
[關鍵詞] 地方本科院校 創業教育 創業實踐 結合模式 小型創新企業
基金項目:陜西省教育科學“十一五”規劃2010年立項課題 適應地方經濟發展的大學生創業教育(SGH10111)。
當代大學生的創業意識正在覺醒,創業意愿逐漸增強,創業精神正在養成。一旦條件具備,有很大比例的大學生會投入創業,而且已經創業的大學生中也不乏創業成功者。全國高校學生信息咨詢與就業指導中心2007年《大學生創業和創業教育問題調查白皮書》顯示,在“你對自己是否要創業的意愿”一項選擇中,有25.93%的大學生表示“有強烈的創業意愿”,有53.02%的大學生表示“有過想創業的意愿”。可見,近80%的大學生有創業的想法。盡管他們的創業成功率很低(有調查表明這一數據低至2%),但是有創業意愿的學生比例卻在逐年提高。而過低的創業成功率反過來要求我們加強創業教育,探尋創業教育與創業實踐相結合的可行模式。
受傳統觀念的影響,社會對大學生創業的認可度不高,還沒有形成一個鼓勵、支持大學生自主創業的良好氛圍,大學生缺乏創業的啟蒙教育,很多院校沒有專門的創業指導課程或講座。鼓勵和支持大學畢業生創業,對緩解當前的就業矛盾和壓力,對促進我國就業、再就業工作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再好的管理理論和管理方法沒有一幫有管理熱情和創業激情的人去實踐都是空談,紙上談兵不是管理學的教學,看書做作業也不是管理學的學習。對于一個年輕的窮學生來說,小型創新企業正是他們的所想所愿和所能。
西部是一片創新和創業的熱土。我省是西部大開發的橋頭堡,在關中—天水經濟區建設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西部地方本科院校承擔著為西部建設培養創新人才的重要責任。地方本科院校應結合當地經濟發展實際開展創業教育。創業教育與創業實踐相結合的模式是創業教育課程體系建設的主要內容。
創業教育課程體系建設的指導原則
1.拓寬大學生創業途徑,以創業提升就業。
當前,西部地方本科院校的創業教育大都依托畢業生就業教育,學校和地方政府盡管意識到創業教育的重要性,但針對大學生創業進行切實有效的觀念引導、政策扶持和項目支持的力度仍然不大。在寶雞這個蓬勃發展的西部中等城市建立起大學生以創新創業帶動就業的新模式具有引導示范作用。
2.適應區域經濟發展趨勢,發揮地方本科院校辦學優勢。
地方本科院校在未來面臨巨大的辦學壓力,適應地方經濟發展、產業結構調整和經濟園區建設的形勢進行創業教育,在創業教育方面尋找一條可行的、既不同于職業技術院校又不同于名牌研究型大學的第三條路徑,是學校未來發展的出路之一。為此,要努力深化地方本科院校的學科專業設置,制定創業教育的戰略計劃。
3.通過創業教育引導價值觀念,影響社會生活。
在地方本科院校深化和普及創業學學術研究,對國民創業精神、創新思維和開放創新價值觀念的引導發揮積極作用,影響企業、政府和市民的經濟和社會生活,為創新型城市建設作出努力。
創業教育課程體系設置的具體內容
1.建立以小型創新企業管理為主體的地方本科院校創業教育課程體系。
以工商管理類課程為基礎,結合細分專業方向開設創業管理課程,重點開設小型創新企業管理課程,建立富有特色的地方本科院校創業教育課程體系。把創業教育課程特別是小型創新企業的創業管理課程納入教學計劃,從新生入學開始進行就業、創業指導和職業生涯教育,并提供全程化的就業指導服務。培訓內容包括大學生創業心理、國家創業政策、小型創新企業管理和行業發展趨勢等課程,課程名稱如下:(1) 大學生創業心理學(性格、智商與情商)(2) 企業戰略與企業家精神(3) 商業計劃書撰寫(4) 商務禮儀與談判技巧(5)項目管理(6)小型創新企業管理(7)技術創新管理。
2.建立創業教育與創業實踐相結合的三個模式。
城市現代服務業基地和創意產業園區的小型創新企業既非常適合大學生創業,又非常適應創新型節能型可持續發展城市的經濟發展要求。
地方經濟發展、產業結構調整和經濟園區建設與地方院校大學生創業教育相結合,為城市現代功能拓展服務。以工商管理類專業實驗室實訓和企業實習實踐為基礎,結合地方經濟園區企業招商和孵化的實際需要,拓寬學校創業教育實踐環節,形成創業教育與創業實踐相結合的三個模式:
一是院校創業教育與政府和社會機構創業培訓相結合的模式。
創業培訓(Entrepreneurship training)是國家、地方政府和社會經營機構對具有創辦小企業意向的人員和小企業經營管理者進行企業創辦能力、市場經營素質等方面的培訓。其實施模式主要有兩類:
一類是政府公益性的SYB(SIYB)/KAB培訓模式。這是一種三段式培訓模式。將整個創業培訓過程分為理論學習階段、咨詢輔導階段和后續扶持階段。
SYB(START YOUR BUSINESS)是國際勞工組織針對培養微(小)型企業創辦者的需要而專門開發的一個培訓項目,已在世界80多個國家推廣。SYB培訓于2001年由勞動和社會保障部與國際勞工組織共同引入中國,現已在包括我省西安、寶雞等在內的上百個城市實施。
KAB(KNOWABOUTBUSINESS)是共青團中央、全國青聯與國際勞工組織合作,自2005年8月起在中國大學中開展的創業教育項目(簡稱“KAB項目”)。 KAB創業教育項目目前已在全球30多個國家開展。其核心內容是國際勞工組織為培養大中學生的創業意識和創業能力而專門開發的課程體系,與已經在各國廣泛實施的SYB/SIYB項目共同構成一個完整的創業培訓體系。該課程一般以選修課的形式在大學開展,學生通過選修該課程可以獲得相應的學分。圍繞該課程,學生還可以參加KAB創業俱樂部、創業大講堂等課外實踐活動。通過教授和操練有關企業和創業的基本知識和技能,該項目幫助學生對創業樹立全面認識和體驗,切實提高其創業意識和創業能力,培養有創業和創新精神的青年人才。截至2011年2月,KAB創業教育(中國)項目已培訓來自850所高校的2931名教師,在100所高校創設大學生KAB創業俱樂部,20多萬名大學生參加了課程學習,近百萬大學生參加了項目活動。該項目將繼續在全國各高校推廣。
這一類公益性的創業指導項目還有中國青年創業國際計劃(Youth Business China,簡稱YBC),通過動員社會各界特別是工商界的力量,為創業青年提供“一對一”的導師輔導以及“無利息、無抵押、免擔保”的資金支持,引導青年進入企業界,幫助青年成功創業,成就具有社會責任感的未來企業家。2003年11月,YBC由團中央、全國工商聯等7家機構倡導發起,已扶持青年創業企業1600個,帶動就業崗位45000多個,在12個省市建立了33個地方工作網絡,招募導師志愿者5000多人。YBC在價值理念、資源匯集機制、項目運作方式等方面不斷尋求創新,積累和總結出一套公益扶持青年創業的模式和標準—YBC模式。
另一類是商業盈利性的天使投資模式。將創業培訓與開業指導、小額貸款甚至天使投資等資本運作活動有機結合,為創業者提供全方位的服務,最后促成企業創業板上市。這屬于純商業運營的風險投資。地方本科院校的創業教育應堅持公益性。
二是大學工商管理教學與創業管理教學相結合的模式。
創業管理(Entrepreneurial Management)不同于傳統管理。它主要研究企業管理層的創業行為,研究企業管理層如何延續注入創業精神和創新活力,增強企業的戰略管理柔性和競爭優勢。對工商管理類本科生,應該在現有管理學教育的基礎上,進一步深化戰略管理課程的教學,加強小型創新企業管理方面的內容,建立工商管理教學與創業管理教學相結合的模式。
西安外事學院早在2009年就開辦了我國首家創業學院。他們的一項調查顯示,至少有300名校友創業比較成功,創業領域主要集中在3個方面:廣告等創意行業,旅游等商貿行業,以及培訓、餐飲等服務行業。在這里,創業作為一門必修課程在全校學生中推廣。36個課時的學習將使每個學生都有機會接受創業教育,鼓勵他們盡早、盡快樹立創業意識。在創業學院,學生們有機會聆聽由創業成功的校友企業家擔任的創業導師現身說法。
三是大學創業教育與地方經濟園區建設相結合的模式。
《Kelly Services全球雇員指數調研》顯示,中國人認為自主創業極具吸引力的前五個行業為教育(25%)、制造(25%)、金融服務(24%)、生物制藥(24%)和商業服務(24%)。這些行業也恰是現代城市功能大力拓展的行業。地方本科院校的創業教育必須與地方經濟園區建設相結合,走大學生創業適應地方產業結構調整之路。在現代服務業、創意產業和快速消費品制造業這些適合大學生創業的產業領域和相關經濟園區建立起創業教育與地方經濟園區建設相結合的新模式。關中-天水經濟區建設為我省經濟發展注入了新的動力,也為地方本科院校的創業教育帶來了契機。寶雞千渭之匯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的規劃,寶雞中華石鼓園、中華禮樂城以及眾多區級中小企業園區的建設與寶雞文理學院這樣的地方省屬高校大學生創業有較好的契合點。現在要做的是構建運作模式,形成運營機制。
首先可以召開座談會。由學校組織那些有熱情有創意的學生參加,地方經濟管理部門、園區企業和咨詢機構共同參與,進行大學生創業模式的可行性分析。其次,調查研究。由學校或人力資源公司以問卷的形式,就大學生中建立創業平臺(模擬企業)進行調研。平臺建設初期,可首先由學生會進行前期的準備和試運行,逐步完善,在學校成立大學生創業協會等(由就業指導中心或學生會與企業、投資人合作)作為大學生創業培訓及社會實踐的管理機構,企業與學校共同參與管理,并在學校開設大學生創業選修課程,作為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程進入學分管理。最后,組織培訓和創業模擬,按企業的經營管理模式指導學生進行業務實習和企業運作,學生以臨時工作人員的身份擔任某個崗位,主要利用寒暑假、節假日及周末等自由支配時間,為他們提供特定的大學生創業訓練系列產品。在嚴格的企業管理制度和學校有效的監督指導下,鍛煉學生的經營能力、社交能力,進而完善企業在區域市場的經營模式,選拔優秀的創業型人才。根據學生的工作表現及經營業績,對其創業能力進行客觀評價。在每年的創業收入中提取2%-3%的資金作為大學生創業獎勵基金,獎勵參加創業鍛煉的優秀學生。
創業教育孕育創業者。適應地方經濟發展的創業教育能夠給地方本科院校的大學生帶來智慧和財富,更能為地方經濟發展注入蓬勃動力。創業教育與創業實踐相結合將會使大學生在人生的康莊大道上昂首前進。
參考文獻:
[1]馬建榮,錢國英,徐立清. 開放·融合·實戰的創業教育模式探索與實踐[J]. 中國大學教學, 2010,(01).
[2]胡長春.高校創業教育模式的實踐探索[J].江西教育, 2010,(10).
[3]辜勝阻等.推進大學-產業互動,重構創新文化價值體系[J].中國軟科學, 2007, (2).
[4]王輝.中國大學創業教育研究現狀、問題與對策[J].高教發展與評估,2005,(6).
[5]薛友輝.實踐學習性的創業培訓研究[M].北京:現代教育出版社, 2006.
[6]陳成文.加強大學生的創業教育[N].光明日報,2009, (2009-9-10).
掃一掃分享本頁
上一篇:陜西大學生身高狀況調查分析
瀏覽教育廳官方微博: |
相關新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