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逐步發展和深入,語文教學理念發生了重大變革,教學模式的創新已經成為備受師生關注的課題。為了更好地體現新思想、新理念,語文教學模式的創新就成了當前課改的重頭戲。科學的教學模式不僅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而且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新課程改革背景下,語文教師應充分運用信息技術來創新語文教學模式,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率,充分發揮高中語文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獨特功能,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然而如何創新語文教學模式呢? 筆者認為將信息技術和語文課程有機地整合在一起是更為有效的方法。

利用多媒體介紹寫作背景

電影、專題片、紀錄片、“百家講壇”等視頻是經過專業人員精心制作而成,或介紹生動的故事情節,或薈萃精美的圖片文字;或配以聲情并茂的解說;或輔之絲竹管弦之樂音。如果語文教師把結合課文內容的視頻播放給學生,那就可使學生在輕松愉悅、喜聞樂見中賞心悅目,陶冶情操,拓展視野,提高素養。如指導學生學習《滕王閣序》時,組織學生觀看電影《滕王閣傳奇》,學生不僅可以了解滕王盛會的來龍去脈,而且能夠領略江南山水的綺麗秀美;既可見識滕王高閣的壯美氣勢,又能欣賞一氣呵成的書法杰作。這樣,學生肯定對《滕王閣序》和《滕王閣詩》的理解深刻、記憶猶新,更有身臨其境之感。

利用配樂朗誦增強語言感染力

我們利用眾多著名的朗誦作品,尤其是要精選與課文配合的音、視頻當好我們的助手,“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把這些“大家”“請”到課堂上來,以他們極富磁性的聲音來誦讀名篇佳句,自然能夠感染學生,去領悟字里行間那奇思妙想、美景佳境、苦辣酸甜、離合悲歡,去洞察中華文化的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為了加深學生對《滕王閣序》和《滕王閣詩》的理解,我們可以運用電腦在線播放由孫道臨領誦音畫結合的配樂朗誦。讓學生聽讀,跟讀,自讀,以至齊讀。這樣不僅提高了學生的誦讀能力,增強了文學素養,而且更深刻地領會了詩文的內涵和作者的情感,真乃一舉多得。

利用音樂渲染文學作品的主題和情感

音樂是人類靈魂的驛動,是對人們情懷、審美的巧妙注解,是對社會、人生、自然的感悟和闡釋,是對語言文字的另一種詮釋。它不僅能傳遞思想感情,而且包含深刻的思想內容,它所表達的有時比語言文字更深刻,更豐富。因此,在課堂上引進音樂,是引入“美”的過程,更是引入“情”的結局。如播放琵琶曲《春江花月夜》,讓學生陶醉于音樂氛圍之中,將畫意、詩情與對宇宙奧秘和人生哲理的體察融為一體,創造出情景交融、玲瓏透徹的詩境,從而在深層次里揭示出生生不息的生命意義。這樣既烘染了課堂氣氛,又加深了學生的印象,提高了課堂效應。同時利用歌曲形式也是幫助學生記憶,積累素材,滲透思想情感教育的好方法。因此,教師不妨選擇現成的歌曲,如《滾滾長江東逝水》歌詞就是楊慎的詞《臨江仙》,這對學習語文知識無疑是個首選良方。

利用好網絡資源,讓學生讀萬卷書

由于時間、地域、經濟等條件的不均衡,為了擺脫學生讀死書的局限,進而去讀自然、社會這些活書,我們可以運用便利的信息技術、豐富的網絡資源帶領學生走進生活、走進社會、走進自然、走進歷史、體驗生活、感受社會、品味人生。如:引導學生觀看《貞觀長歌》,感悟盛世歡歌大唐氣象;觀看《紅色搖籃》,了解紅軍的壯志豪情艱辛歷程;觀看《黃山奇觀》,領略奇峰云海氣象萬千;觀看《感動中國》,學習道德典范修身立人。這樣才能體驗到生活處處皆語文,卷卷語文寫生活,才使學生可觸可感鮮活的生活。

總之,我們語文教師把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有機地整合在一起,并將課堂設計得圖文并茂、聲情兼具、趣味盎然,以媒體課件為創新模式,讓學生產生濃厚的興趣,讓學生學好語文,用好語文,成為全面發展的社會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