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語文閱讀教學課堂“活”起來
作者:陜西省城固縣集靈小學 梁新田
發布時間:2012-05-09 18:10:34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在實際教學中,筆者認為,更新教學觀念,凸顯學生主體,優化課堂結構,打破課程界限,強化課外閱讀,借助現代技術,拓寬學習渠道,能讓自己的語文課生動活潑起來,成為學生最喜愛的一門課。
一、更新觀念,定位目標
長期以來,語文教學著眼點集中在課程的知識教學目標上,而忽視學生能力和創新精神的培養,語文課變成了字詞、語法體系、寫作技巧教學,一篇篇聲情并茂的美文被分析得支離破碎,使最具情趣和人文精神的語文變成了枯燥乏味的技巧和應試的工具。
觀念是行動的先導。摒棄“知識核心”觀念,樹立“能力、創新核心”觀念;把培養學生能力和創新精神作為課堂教學目標和行動指南。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讓學生“學會”,更要讓學生“會學”。在新課程理念支配下,實現由“師道尊嚴”向師生“民主平等”的轉變,語文課便會“活”起來。
二、凸顯主體,積極參與
要讓語文課堂教學真正活起來,根本點是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首先要構建一種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營造一種民主融洽的課堂氣氛。民主的教學氣氛,是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的前提。其次,應該采用“討論式”的教學氣氛,來激活課堂氣氛。圍繞教學重點提出一些能激活學生思維的問題,組織學生進行課堂討論。再次,要鼓勵學生敢于發表自己獨特的見解,這是學生主體作用得到充分發揮的具體體現。學生一旦養成了這種意識和習慣,課堂教學就會出現生氣勃勃的喜人局面。
三、優化結構,激發趣味
課文都是有靈魂、有思想感情的,因而語文教學應該是靈活而不是僵化的。如果把教學比作一首樂章,我們追求“起調”扣人心弦,“主弦律”引人入勝和“終曲”余味無窮。首先,一堂課開頭數分鐘的導語要“起如爆竹”。可介紹故事、對聯、插圖、懸念、實驗等引入……好的導課會像磁鐵一樣吸引學生去求知。其次,要選好“突破口”,教出“新意”。教師以自己的發現、感悟為契機,選取關鍵性的語句或問題作為切入口,提綱挈領,一點突破。最后,課堂要“結如鳴鐘”。教師可以嘗試以點評課文、課文續寫、排演課本劇等方法結課,獲得興味盎然的學習效果。
四、打破界限,溝通互補
在語文課程的學習過程中,可以利用美術的直觀形象功能、音樂的熏陶感染功能、計算機網絡搜集信息的功能來豐富學生的語言素養,提高語文學習的效率。
教學《春》一文時,通過讀、唱、找、畫的方式,讓學生感受春天、享受春天,并留下拓展作業:1.利用家里和圖書館里的圖書、報紙,收集一些介紹和描寫春天的圖片和文字材料;2.收集古詩中春天的詩作,開一個朗讀會、賞析會;3.用文字把美妙的春天寫下來,用畫筆畫下來;4.學唱一首春天的歌。學生在實踐中走進春天,達到了綜合性地學習語文的要求。
同時,根據課文內容,靈活、多樣地組織學生參與社會實踐活動,進行參觀、訪問、調查、游覽,聯系生活學語文,拓展領域,以豐富學生的知識,加深學生的體會。
五、加強閱讀,開闊視野
教師可以從幾方面的工作入手,強化課外閱讀的指導。1.營造閱讀氛圍。教師可以在班級中設立圖書角,經常性地開展一些和讀書有關的比賽活動,促使學生產生閱讀的需要。2.言傳身教、做好榜樣。空閑之余,博覽群書,跟學生一起共同探討、研究,帶領學生欣賞一些美文,一起點評等。3.幫助選擇圖書。4.適當檢查反饋。
六、借助媒體,增添魅力
作為教師,應該想方設法,利用掛圖、簡筆畫,使教學內容“形象”起來;或利用電教媒體讓教學內容“活”起來,發出“聲音”來。震撼學生的心靈,開啟智力,培養創新能力。1.樂曲導入,調動情感。2.播放范讀,喚起美感。3.配樂朗誦,加深體驗。4.錄像播映,增強印象。總之,只要善用多媒體,多媒體和語文就會相得益彰,語文課堂教學就會呈現前所未有的魅力。
作為語文教師,只有拋棄陳舊呆板的模式,尋求充滿生機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語文的興趣,點燃學生學習語文的熱情,我們的語文課堂才會活起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