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教學方式淺談
作者:陜西省府谷職業中等專業學校 薛慧
發布時間:2012-05-09 18:28:23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互動式教學法維護的是一個新型的舞蹈教學過程,包括新型的舞蹈課程構建過程、學生自主學習過程以及培養藝術創新意識,孕育藝術創新思維的過程。它與傳統的舞蹈教學方法最大的不同之處就是它強調“動態性”??傮w而言,能夠從實際出發,營造多樣的舞蹈教學情境、圍繞著有建設性和思考性的問題,并整合一切可利用的資源,這才能體現互動教學法的價值所在。
一、運用在舞蹈教學中互動式教學法
1.創設良好的情境。
課堂舞蹈課堂教學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方法很多,開端通過創設情境就是其中的一種。如我們在教授一段兒歌式的幼兒舞蹈,教師就可以從引導小朋友講述自己的故事開始,然后引導小朋友用肢體把自己幫助的內容表現出來。最后老師再通過自己的藝術加工把編排的舞蹈動作交給孩子們。這樣教師通過與孩子的互動環節了解到屬于他們的生活及肢體語言,編排出貼近孩子的舞蹈動作。而學生更能夠在這個過程中把單純的模仿轉化為有感情、有體驗的表演,使得最終呈現出令人滿意的教學效果。
2.主動觀察與調查。
如在民族民間舞課堂上,老師即將教授維吾爾族民間舞蹈,那么學生在課前可以根據現有條件收集有關維吾爾族舞蹈的資料,觀看舞蹈視頻、查閱這個民族舞蹈的風格、特點等。通過自己的觀察和調查對基礎知識有了一定了解后,再開始學習就會很快度過新知識的陌生階段,并帶著自己的思考和問題進入學習狀態。這樣會迅速培養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
3.注重交流與討論。
交流與討論是教師給予學生表達思想和觀點的環節,更是一種自信心建立的重要途徑。舞蹈專業的學生對專業教師有很強的距離感,因此讓他們在舞蹈專業課堂上表達自己便顯得略微困難。當學生可以很順暢地根據自己觀察與調查結果提出問題或對照教學內容進行討論時,學生的主體作用才真正得到了發揮。如果學生不知道從何開始進行交流與討論時,教師便要起一個引導者的作用,設計一些能夠引發學生對教學內容進行思考的問題打開這個互動環節。
4.鼓勵發言和提問。
舞蹈教學中教師往往過多地采用親自示范動作來進行教學,當然能夠給予學生直觀教學是正確的方法。但學生也只是依靠自己的觀察從外形模仿教師動作,而這個動作的發力點、運動路線以及情感的投注等等更深層次的要求學生并不一定掌握。而且每一個學生的基礎和個人能力都不盡相同,所提出的問題角度便會有一定的差異。教師在解答問題時應盡量采用一些生動的語言和輔助性教具,如圖片、影像資料、活體實例等以增強教學效果。
二、舞蹈教學中運用互動式教學法的意義
1.建立綜合性知識結構。
可以說舞蹈專業一直以來都被廣泛認為是知識結構比較單一的領域,借助互動式教學法完成教學內容的過程里,學生會接觸很多規定教學內容以外的知識。正是這些知識的吸收才充實了思考事物的內容,擴大了思考事物的范圍,豐富了思考事物的角度。從而表明知識之間是具有關聯性的,沒有孤立存在的個體,所以我們才需要建立知識的結構。在舞蹈教學中經過一系列探究互動環節,學生的專業知識結構和綜合知識結構同時都得到了合理的搭建,這是一個積累、反思、再積累的過程?;邮浇虒W尤其鍛煉舞蹈專業學生的主體性思維和創造性思維。從舞蹈專業知識出發,在互動的過程中逐漸能夠引發學生多種知識的合理建立,培養的學生才會在學習舞蹈的路上越走越寬。
2.知識的遷移發展。
我們學到的知識,無論是肢體上的還是思想觀念上的都需要在實際運用中得到進一步的深化,這就是一種遷移發展知識的能力。當然知識的遷移與發展不僅僅局限于本學科內,在互動式教學法的整個過程中,學生的思維應該是敏銳的,對一切新鮮的事物保持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這樣就會發現很多知識的拓展性材料。很多拓展性材料不一定是舞蹈學科范疇內,或許在受到其他學科影響后,產生新的啟示并能夠發現與舞蹈藝術的交叉點,這個交叉點便是現在學術領域發展大力提倡的交叉學科發展理念。
互動式教學法在舞蹈教學過程中尤為體現出一種尊重和交往的教學觀念。強調教與學的交往和互動,讓舞蹈教學雙方在相互交流、相互啟發、相互補充、相互溝通這個過程中,藝術思想、身體各種能力的訓練以及表演經驗實現最大化的分享,彼此之間的人文情感、體驗與觀念同樣得到充分的釋放。這樣會給舞蹈教學內容派生出一些新領域和新發現,調動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從而達到共識、共享、共進,實現教學相長和共同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