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多媒體教學,克服了傳統教學的弊端,充分發揮了在生物教學中的導學作用,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但也存在一些問題,下面筆者就自己在教學中看到的現象談談應用多媒體在生物教學中的利與弊。

一、多媒體在生物教學中的優勢

1.應用多媒體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如近親結婚與遺傳疾病的典型例子“英國女王維多利亞的家史”和“達爾文的悲劇”。課堂上,當講到“禁止近親結婚”時,首先向學生提出問題:“中國有句古話:近親結婚,親上加親。可是國家婚姻法卻明確規定:直系血親和三代以內旁系血親禁止結婚。你們知道這是為什么嗎?”筆者列舉了這樣兩個事例:1840年2月,21歲的維多利亞女王和她的表哥(舅舅的二子)阿爾伯特結婚,婚后給她的個人生活帶來了巨大不幸。他們生下的9個孩子中,有3個患有遺傳病——血友病,其他人是血友病基因的攜帶者。無獨有偶,1839年,30歲的達爾文與他的表妹愛瑪結婚,愛瑪是他舅舅的女兒。誰也沒有料到,他們的6個孩子中竟有3人中途夭亡,其余3人又終身不育。到了晚年,達爾文在研究植物的生物進化過程時發現,異花授粉的個體比白花授粉的個體結出的果實又大又多,而且白花授粉的個體非常容易被大自然淘汰。這時,達爾文才恍然大悟:大自然討厭近親結婚。向學生講解這些名人的沉痛教訓,學生很容易就理解了近親結婚會導致遺傳病,所以是應當禁止的。

2.利用動畫技術,化微觀為宏觀,化抽象的想象為具體的圖像,突破重點和難點。例如,在講自由組合定律的過程中,同源染色體上等位基因分離,非等位基因自由組合的規律學生很難理解,利用Flash動畫來顯示減數分裂的整個過程,化難為易,化繁為簡,化抽象為具體。課件中設置有播放、暫停及重播按鈕,教師可以根據教學需要進行控制,可以重播,也可以暫停插入講解。當講授“細胞”一節時涉及到細胞的生理活動,即細胞的吸水與失水。用Flash動畫來顯示整個細胞吸水與失水的過程,既簡單又快捷,而且由于使用大屏幕投影,即使后排的學生也看得真切、看得明白。必要時加上教師的講解,整個教學難點就迎刃而解了。

3.利用多媒體展示可突破學生的經驗盲區。例如,可以自制“水螅的出芽生殖”“細菌的分裂生殖”等。動畫中,水螅的母體上漸漸長出一個小芽,小芽長大,當長成一個小水螅后,從母體上脫落下來,從此這個小水螅開始了新生活。又如人類遺傳病中,白化病的特征,紅綠色盲的特征及遺傳特點等都為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觸比較少的。通過多媒體展示,學生一目了然。

4.利用多媒體可突破學生的知識盲區。如講授“人的神經系統”一節課時,由于神經系統比較抽象,且概念較多,學生平時很少接觸這些東西,不好理解,所以把“神經元的結構模式圖”“腦和脊髓里的灰質和白質”“神經沖動傳導的示意圖”等制成PowerPoint課件,利用它們進行教學,可以讓學生看到色彩鮮明的圖像,吸引學生注意力,提高學習興趣,使學生視覺和聽覺并用。

5.增大信息來源,擴展教學內容。由于互聯網的應用,網上信息豐富而新穎,可以從網絡及其他信息源中獲得大量的相關知識,根據教師的提取、整合,得到最新最全面且貼近生活,聯系實際的教學內容,這樣教學內容不再局限于書本知識,從而增大了學生的知識面,非常利于學生的學習。

二、多媒體在生物教學中的不足

1.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參與和教師主導作用的發揮。對于一些實驗操作,如果為了簡潔方便,用實驗視頻錄像或動畫模擬實驗來代替老師的演示實驗甚至學生自己動手的操作實驗,對學生操作能力及動手能力的提高是一種阻礙。有的教師把板書設計在多媒體課件中,課堂小結時展示一下完事,知識的全面性或者層次性不能在學生頭腦中形成一個整體。一堂課下來,學生對多媒體課件中的圖片、聲音、動畫有較強的記憶,而他們所記憶的知識點是零散的,不完整的,不系統的。

2.濫用多媒體,過于強調視覺和聽覺刺激。如果整個教學過程從頭到尾充斥著大量復雜的信息、盲目增大課件容量,把多媒體變成“填鴨式”教學,沒有充分考慮學生的思維水平和思維速度,像電視或電影畫面那樣一閃而過,不斷地向學生灌輸,這樣的“填鴨式”教學形式會引起學生的“消化不良”。

3.華而不實,嘩眾取寵,脫離實際。多媒體課件是教師事先根據教學內容設計的教學軟件,其執行的過程是不變的。在千變萬化的課堂教學中,學生不同,上課的反映就不同,多媒體課件肯定也不可能設計到課堂教學變化的各種情況,以及根據各種情況所做的各種變化,所以,運用多媒體一定要因材施教,切勿脫離實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