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老的三秦大地上,文化的脈絡深藏于每一寸土地。陜西省婦聯以堅定的文化自信和強烈的使命擔當,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文化思想,用智慧與汗水在這片熱土上書寫新時代巾幗力量的華彩篇章。

巾幗攜手傳非遺 陜西文化增活力

2024年底,在陜西省婦女聯合會主辦的“文化陜西·巾幗力量”主題沙龍上,我省文化領域的優秀女性代表齊聚一堂?!扒嘏印庇弥腔酆秃顾瑸殛兾魑幕ㄔO添磚加瓦,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渭南市臨渭區巧娘草編手工藝農民專業合作社,陜西省非遺草編代表性傳承人陳春苗帶領家鄉姐妹,用一雙雙巧手編織著美好生活。合作社的設計作品不僅在國內市場備受歡迎,還遠銷海外多個國家和地區。陳春苗表示:“我會繼續帶領姐妹們把草編技藝傳承下去,讓更多人了解并愛上這門古老的技藝。希望有更多年輕人加入非遺傳承隊伍,讓這份寶貴的文化遺產代代相傳。”

國家級非遺華州皮影制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騫小鳳,木蘭搖粗布家紡有限公司品牌創始人張永寧,將傳統茯茶制作工藝改良升級的周海英……越來越多的女性成為非遺傳承的重要力量。這離不開陜西省婦聯的支持和幫扶。

陜西省婦聯已成功推動多個非遺技藝的傳承與創新,通過打造“三秦巧娘”婦女手工品牌,引領更多婦女通過傳承發展民族傳統文化技藝參與鄉村全面振興,促進婦女手工產業健康發展;在全省逐步形成“黨政重視、婦聯牽頭、部門支持、婦女受益、產業壯大”的良好格局,使婦女手工逐步產業化、市場化、品牌化。截至目前,全省已培育發展婦女手工經濟實體2846個,帶動33萬婦女從業,年產值超過16億元。

巾幗建功寫華章 文化事業綻新彩

在陜西文化領域,一批巾幗英雄在傳承和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不斷綻放光芒。全國三八紅旗手標兵、秦腔表演藝術家惠敏莉就是其中的佼佼者。“秦腔是我們的傳統藝術瑰寶,我們有責任和義務將這份文化傳承下去。感謝省婦聯為我們提供這么多展示才華的機會,讓我能夠在這個舞臺上盡情綻放光彩?!彼f。

除了秦腔,“秦女子”還在更廣闊的文化領域蓬勃奮進。青銅器繪畫領軍藝術家強雪云以畫筆喚醒沉睡的文物,讓青銅文化在新時代煥發新光彩;寶雞市金臺區婦聯主席、長樂塬管委會主任王敏致力于抗戰工業遺址的保護與利用,讓紅色記憶在新時代綻放光芒;漢陽陵博物院社教部主任何倩帶領團隊,創新漢文化傳播方式,讓更多人感受到漢文化的魅力……

近年來,陜西省婦聯挖掘培樹了一批各行各業的先進婦女典型,涌現出獲得“人民醫護工作者”國家榮譽稱號的路生梅、文化學者陳若星等巾幗榜樣;秦女子巾幗宣講團聯動各級婦聯1275支小分隊,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開展接地氣、豐富多彩的宣講活動。省婦聯還通過打造品牌活動,連續四年開展“黃河女兒行”主題采訪活動,集中展現了三秦婦女奮進新征程的精神風貌。

巾幗交流促友誼 家風建設揚美德

陜西省婦聯高度重視文化交流合作,積極搭建平臺,推動三秦婦女同國內外女性的交流與合作。

近年來,陜西省婦聯累計接待來自近百個國家的68批婦女組織代表、友好團體代表及專家學者共800余人次來陜訪問交流;組織我省各界婦女代表赴歐洲、中亞、非洲的10多個國家,與當地組織開展友好交流。通過這些交流活動,中外婦女不僅增進了彼此間的了解和友誼,還為陜西文化的國際傳播開辟了新渠道。

在重視性別研究和性別平等方面,陜西省婦聯連續5年與省社科聯共同開展全省婦女及性別研究課題項目,2024年在省社科基金設立研究專項,吸引社科機構、高校學者參與婦女理論和現實問題研究,形成百余項研究成果,為提出高質量政協提案提供了科學依據。其中,推動基本國策進中小學、提升家庭暴力告誡書發放率、將輔助生殖費用納入醫保、提升農村婦女數字素養等建議已逐步落實。

家風是社會風氣的重要組成部分。陜西省婦聯持續深化家風建設,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構建和諧社會貢獻力量。

截至目前,陜西省婦聯已在全省推動建成省市縣鄉村戶“六級”家風館文明實踐陣地187個,推進家風家教主題示范街區建設覆蓋城鄉;創辦陜西省家庭文化節、社區鄰里節,打造“萬條家訓進萬家”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家庭品牌,舉辦“三秦家力量”家風故事宣講等活動。截至目前,全省已培樹各級各類最美家庭37萬戶,大力弘揚家庭文明新風尚。

在全省文化事業發展中建功立業,在國際交流交往中傳遞友誼之聲,在家風建設中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三秦婦女在陜西省婦聯的引領下,正以堅定的文化自信和使命擔當,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文化思想,為陜西文化事業蓬勃發展貢獻巾幗力量。

責任編輯:胡晉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