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學期已經開始,學生回歸校園后常會出現不適應、精神倦怠的問題,有的還會在心理上產生抵觸情緒乃至不想上學。近日,西安市兒童醫院兒童保健中心心理治療師張艷楠表示,中小學生在返校后若狀態不佳,家長應注意積極與孩子做好溝通。

“孩子也不知道是怎么了,以前脾氣比較好,也聽話,可最近就跟換了個人似的,情緒波動特別大,有時為了一件小事就會暴跳如雷,還亂摔東西?!奔易∥靼彩袞|郊的李女士說,她的孩子今年10歲了,突然的變化讓她有點不知所措。

張艷楠說,其實她接診的不少孩子都沒問題,問題出在父母的教育方式上。積極心理學認為,如果父母對孩子有足夠的關注和支持,孩子的情感需求就會被滿足,也會激發孩子的成就感以及挑戰困難的勇氣。但如果孩子長期成長在一個缺乏理解、支持與關懷的家庭環境中,可能會給孩子帶來一些負面影響,如過度焦慮、自卑等。

那么,如何給予孩子關注與支持呢?張艷楠說,首先要學會傾聽,家長需要盡可能多地“聽”孩子表達內心的想法與感受,用眼神和肢體動作表達“我在聽”“爸爸媽媽在”的狀態。在孩子表達時,不要去打斷他們,同時注意溝通時的語氣語調,避免使用過于嚴厲的用詞。及時回應孩子的情感需求,讓孩子知道自己被重視、被理解。

同時,父母要接納孩子的獨一無二。正如世界上沒有兩片相同的葉子一樣,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都有自己的節奏和方式,不要試圖將他們修剪成統一的模樣,要尊重孩子的個性。時常跟孩子表達愛與肯定,比如“爸爸媽媽愛你”“我們為你驕傲”“你可太了不起了”這些類似的話語都可以經常向孩子表達。

此外,良好的家庭氛圍可以增強家庭凝聚力,也有利于家庭成員之間的和諧關系。應該盡可能地給孩子營造一種溫馨、和諧的家庭氛圍,讓孩子在心理上產生安全感,讓他們在愉快的環境中生活。

責任編輯:劉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