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武功縣教育局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緊緊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奮勇爭先、實干為民,各項重點工作任務圓滿完成,全縣教育事業呈現蓬勃發展的良好態勢。

一、抓學習、聚合力,以“擔當奉獻”擦亮黨建領航燈

深化理論武裝。堅持把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重要指示作為黨組織會議“第一議題”、集體學習“第一主題”、干部培訓“第一主課”,帶動全系統理論學習和思想建設走深走實,先后舉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學習宣講會120場次、專題研討班1期,開展“三學三強”集中學習310場次、交流研討40余場次,舉辦黨組織書記、思政教師黨的思想理論主題宣講90余場次,推送優秀宣講視頻18個,持續用黨的先進思想和理論凝心鑄魂、推動工作。

強化黨建引領。全面落實中小學校黨組織領導的校長負責制,為黨建薄弱、無黨員、民辦校園選派黨建指導員22人,實現了公民辦校園黨的工作全覆蓋。積極探索“黨建+”工作模式,印發《2024年教育系統黨建工作要點》,堅持把黨建和教育教學工作同謀劃、同部署、同推進、同考核。扎實開展“分類指導、爭先進位”工作,召開現場推進會3次,調研督導2輪,精準定位,精心指導,促進基層黨建工作提檔升級。教育局黨委連續三年被評為武功縣“先進黨委”。

二、抓培養、重師德,以“內外兼修”鍛造教育生力軍

建強“兩支隊伍”。制定印發《武功縣教育系統領導人員管理暫行辦法》,嚴格選拔任用程序,強化管理監督,促進學校工作提質增效。組織45名校園長進行任職資格和能力提升培訓,選派4名校園長參加西咸一體化教育事業發展跟崗學習,成功舉辦首屆全縣初中校長領導力論壇暨質量提升推進會,不斷提升校園長綜合素質和履職能力。1名校長入選“咸陽市基礎教育優秀校園長培養對象”。通過特崗計劃、事業單位招聘補充教師131名,全部充實到基層任教,不斷優化教師隊伍結構、激發整體活力。2024年“兩支隊伍”建設工作在咸陽市工作會上作了經驗介紹。

加大培訓力度。通過“國培”、省培項目、陜西省“城鄉教師學習共同體——名師引領行動”“武功教育大講堂”、“走出去、請進來”開展培訓1160余人次,全面提升教師業務素養和育人水平。組建市級名師工作室3個、縣級名師工作室29個,常態化開展送教下鄉、聯合教研、讀書分享、“五個一”專業發展行動,促進城鄉教師相互學習,取長補短,共同提升。一年來,骨干教師隊伍不斷壯大,先后10人被評為市級教學能手,2人成為陜西省名師培養對象,220余名教師獲得省市級獎項。

狠抓師德建設。大力弘揚教育家精神,嚴格師德師風考核,持續深化群眾身邊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集中整治、有償補課專項治理和警示教育等活動,累計談心談話26次、約談11次、誡勉談話3人,不斷強化教師文明從教、廉潔從教、規范從教的職業意識。加大對育人楷模的表彰宣傳力度,評選優秀教師、優秀教育工作者、優秀班主任179名,師德師風先進個人72名,道德模范3人,不斷提升教師工作積極性和職業認同感。高質量舉辦了全縣慶祝2024年教師節頒獎晚會,被陜西電視臺報道,在全社會進一步營造尊師重教良好氛圍。

三、抓管理、強素質,以“守正創新”唱響質量提升曲

落實根本任務。把立德樹人貫穿學校教育全過程,著力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組織開展了“同講普通話、筑夢新時代”“我們的節日”和網上祭英烈等活動,不斷培育學生民族認同感,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推動思政課一體化體系建設,通過教師集體備課、“思政課大練兵”、“三百”提升和“同上一堂思政課”活動,不斷完善課程設置、挖掘課程資源、優化思政教師隊伍,培養擔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3所學校被評為全國國防教育示范學校。

提升育人質量。堅持“五育并舉”,著重培養學生個性特長、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開展藝術節、讀書節、科技節、校園運動會、魅力大課間和形式多樣的社團活動,不斷豐富校園文體生活。創建國省級航空特色學校1所,175個社團在省市比賽中獲獎,實驗小學被評為全國中小學信息技術創新與實踐大賽優秀組織單位,實驗二小榮獲第八屆全國青少年無人機大賽優秀組織獎。切實推進“西咸一體化”教育聯盟和“名校+”結對幫扶,加強與咸陽啟迪中學、西安中學、慶安中學合作交流,建立管理共進、教學共研、資源共享、師生互動機制,全力提升學校辦學水平。強化對初三、高三畢業班教學調研和復課指導,開展教育教學視導3輪、中考高考復課研討4次,模擬質量檢測5次,2024年5名學生被錄取為空軍飛行員,較去年增加3人,實現歷史性新突破,被評為咸陽市考試招生綜合考核先進集體。

加強教學管理。認真落實國家“雙減”政策,開展義務教育學校作業管理與設計案例展評活動,不斷探索作業減量又提質的新途徑、新辦法。堅持幼兒園“去小學化”治理,小學“零起點”教學,加強睡眠、手機、讀物、體質管理,促進學生全面健康成長。加大對校外學科類培訓機構監管力度,嚴把從業人員、材料“雙審”入口關,常態化開展隱形變異等違規違法行為排查整治,不斷規范和凈化培訓市場。進一步建立健全教師減負長效機制,嚴格落實《陜西省中小學教師減負清單》十五條,出臺社會事務“進校園”事項白名單,讓教師聚焦教學主業,潛心育人。

四、抓基礎、優環境,以“積厚成勢”繪就發展新畫卷

推進“兩項創建”。自學前教育普及普惠創建工作開展以來,不斷加大投入力度,補齊補足發展短板,累計投入資金5160萬元,新建、改擴建幼兒園9所,新增學位540個,擴大園舍面積8270㎡,軟化活動場地4100㎡,補充幼兒教師、保育員225名,添置圖書6萬余冊、玩教具1.3萬余件。2024年10月,通過縣域學前教育普及普惠國家實地核查,學前教育水平穩步提升。認真研究義務教育優質均衡創建指標及要求,報請縣政府印發了《武功縣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進一步做好創建縣域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縣有關工作的通知》,加強部門聯動、層層分解任務、形成創建合力。投資120余萬元,新建理化生功能部室6個,購置教學設備儀器220余套,加快推進學校“三項建設”,為2025年省市評估驗收打好基礎。

改善辦學條件。堅持“重規劃、強基礎、提質量、促均衡”的發展理念,著力把人民群眾對優質教育的期盼變成“看得見的風景”。累計投資4761萬元,改造提升校園45所,新建、改造教學及輔助用房8.2萬平方米,城鄉差距不斷縮小。武功中學建設項目一期實驗樓、3號教學樓主體已封頂,看臺及體育器材室主體已施工完成。普集高中校舍改造已完工投用,科研樓、風雨操場、北大門改造主體施工已完成,全縣高中學校標準化、示范化水平不斷提升。穩妥開展農村小規模學校整合工作,不斷提高辦學效益,推進教育事業優質、均衡、可持續發展。

加快數字化建設。積極應對人工智能時代新的機遇和挑戰,深化“互聯網+教育”融合理念,推進“三個課堂”應用,依托陜西教育扶智平臺常態化開展直播課、點播課推廣應用工作,先后7次被省級媒體報道。不斷加大對信息化建設投入力度,創建省級“數字校園”31所,市級“智慧校園”2所,建成錄播室1個,添置智慧黑板80余套,縣教育局被省教育廳評為全省教育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先進集體。

五、抓穩定、促規范,以“協同聯動”織密教育保障鏈

筑牢安全屏障。開展消防安全拉網式排查和拆窗破網行動,補充更新滅火器313個,拆除防盜網2447平方米,增設救援窗1183.4平方米,不斷完善校園安全防護設施。聯合職能部門加強學生交通、消防和防溺水、防欺凌、防性侵以及心理健康、傳染病預防等安全教育;指導各校園“一月一主題、一月一演練”,開展疏散逃生應急演練680余次,切實提高師生安全防范意識和避險自救能力。定期組織開展安保人員培訓,落實“護學崗”機制,不斷加強專業安保人員力量。

規范校餐管理。集中開展“校園餐”專項整治工作,開展聯合檢查3次,交叉檢查1次,領導包片、股室包校檢查3次,隨機暗訪督查6次。共排查問題49個,目前已全部整改到位。改善了7所學校食堂條件,收回13家食堂承包權,對19所校園內開辦的商店、小賣部進行了關停,為109所校園配齊了兼職保健教師,全力維護師生“舌尖上”的安全。

拓展教育保障。常態化做好教育鞏固銜接工作,積極構建政府、學校、社會“三位一體”幫扶體系,2024年發放資助金741.9萬元,資助困難學生11958人次,實現應享盡享。積極落實生源地助學貸款政策,貸款金額3201.5萬元,助力2450名學子圓了大學夢。積極組織協調愛心人士和單位,為全縣農村學校和學生捐助物資,共計價值20萬余元,惠及學生3000余人,人民群眾教育獲得感和幸福感不斷提升。

責任編輯:黃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