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緊扣新時代新征程教育使命,潼關縣各中小學通過全面挖掘思政教育資源,積極探索思政教育一體化建設育人新路徑,多措并舉,奏響思政育人協奏曲,努力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當好思政教育“主力軍”,提高鑄魂育人能力。一是黨建引領,指引思政方向。各學校將黨建工作的先進性、純潔性同思政工作主陣地、主渠道相結合,扎實推進黨建品牌建設,通過建設勤廉文化陣地,同時將黨的光輝歷程、精神譜系、革命先輩的先進事跡融入校園文化當中,提升多元協同思政育人成效。二是強化骨干培訓,打通關鍵路徑。各學校通過課程引領、專題講座、研討交流、學習培訓等方式鍛造品牌教師群、培養骨干教師鏈,優化整體教師面,切實提升了教師專業素養,提高了教師的教學能力。三是全員共育,砥礪師德師風。通過持續強化師德師風建設,組織教師認真學習師德楷模事跡,開展師德師風培訓活動,激勵全體教師爭當“四有”好老師,爭做新時代“經師”和“人師”的統一者。

深耕課程思政“責任田”,奏響全科育人強音。一是夯實“第一課堂”。各學校通過采取課前演講、分享故事、觀看微視頻、唱愛國歌曲等豐富多彩的形式,深度挖掘時代故事,對學生集中進行思想政治教育,讓學生在思想教育中錘煉意志,把愛國情、強國志、報國行融入實際行動中,在潛移默化、潤物無聲中形成啟智潤心的育人整體氛圍。二是促進學科融合。學校充分挖掘語文、數學、體育、藝術等課程中的思政教育素材,依托信息化技術,將思政教育滲透到學科教學中,實現全科協同育人。三是突出活動育人。通過誦讀紅色經典,厚植愛國情懷,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將社團活動與思政教育相結合,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活動中開闊眼界、陶冶情操、發展特長;利用重大節日、歷史事件紀念日等開展特色德育主題活動,發揮民族精神、愛國主義精神與文化傳承的教育統一性,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與社會責任感。

拓寬思政教育“新渠道”,提升實踐育人效果。一是讓學生走出思政小課堂,步入社會大課堂,不斷拓寬思政教育渠道。讓思政教育活起來、實起來、強起來,增強學生的參與感、代入感和獲得感,實現知行合一以及個人的全面發展。二是充分利用現有資源,建設好校園勞動實踐基地,讓學生在校園里就可以學習勞動知識,使用勞動工具,掌握基本勞作技術。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家務勞動,從中體驗勞動的艱辛和樂趣。三是用好用活紅色資源,打造行走的實境課堂。通過實地參觀、考察,將歷史與現實、理論與實踐深度融合,進一步加深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和認同,在行走中學習和成長。

思政教育是立德樹人的根本,對于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具有重要意義。潼關縣各中小學校將不斷創新思政教育的內容和形式,提高思政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責任編輯:劉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