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短劇如何“長”發展
發布時間:2025-02-10 20:00:51 來源:陜西日報
要問近年來什么在文娛領域風頭正勁,微短劇絕對榜上有名。
單集時長從幾十秒到15分鐘不等的微短劇,憑借節奏快、爽點多等特點,契合了觀眾在等車、排隊等碎片時間段“刷一刷”的休閑需求,迅速“躥紅”于老、中、青各個年齡層,令人越看越“上頭”。
然而,微短劇在火爆的同時,也面臨著內容同質化嚴重、盜版侵權現象頻發等“成長的煩惱”。
陜西微短劇產業蓬勃發展。據業內估算,西安目前擁有超過200家微短劇創作公司,產量約占全國總量的60%,可謂是“微短劇之都”。鑒于此,為了促進微短劇可持續發展,我們要尋求突破之道,跳出這些“成長的煩惱”。
粗制濫造的標簽要擺脫。過去,微短劇屢屢上演“霸總”“復仇”“贅婿”等套路化劇情,這類情節的泛濫猶如“勸退劑”,令觀眾逐漸失去興趣。如今,隨著用戶規模的急劇增長,微短劇創作迎來拓展題材、創新表達的新機遇。例如,微短劇《南轅北轍的我們》與《鑒心》榮獲陜西省第十七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這些佳作深深觸動觀眾心弦,收獲了良好口碑。從親情題材到鄉村振興再到凡人善舉,新時代有無數值得訴說的故事,正等待著微短劇行業去深入挖掘與呈現。
行業成長需要規范和引導。文藝作品只要質量過硬,無論篇幅長短,都有助于豐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為保障行業健康發展,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等部門已采取行動,對微短劇規范發展提出要求。此外,絲綢之路國際電影節創設微短劇單元,啟動了以微短劇為載體的“青連絲路——絲綢之路國際青年影像交流計劃”,旨在進一步增進“一帶一路”共建國家青年群體的交流互動,講好中國故事、絲路故事,推動微短劇向精品化方向發展。
不管人們如何評價,微短劇儼然已是百姓喜愛的新文藝形式、展示中國形象的新窗口。微短劇如何“長”發展,離不開潛心耕耘、久久為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