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線蟲是導致植物病害的四大病原之一,危害幾乎所有的糧食和經濟作物,其防控是農業領域的關鍵難題之一。2月7日,記者從陜西省生物農業研究所獲悉:陜西省植物線蟲學重點實驗室聯合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榆林市農業科學研究院等單位破譯了腐爛莖線蟲基因組,為進一步解析腐爛莖線蟲致病機理、開發病害防控新策略奠定了重要基礎。該成果在線發表于自然旗下學術期刊《科學數據》。

“腐爛莖線蟲可以侵染馬鈴薯、甘薯、大蒜、當歸等120余種作物,對馬鈴薯、甘薯等薯類作物的危害尤為嚴重,由腐爛莖線蟲導致的甘薯莖線蟲病是我國北方薯區的三大病害之一。”陜西省生物農業研究所青年科研人員常青介紹,科研領域對其致病機理的研究十分有限,導致生產上缺乏安全高效的病害防控措施。

作為國內首個以單個病原物為研究對象并建在田間地頭的省級重點實驗室,陜西省植物線蟲學重點實驗室著眼現代農業科技需求和瓶頸難題,扎根田間地頭研究線蟲成災規律、生態適應機制。“為充分了解腐爛莖線蟲致病機理,科研團隊利用新一代基因測序技術,首次實現了腐爛莖線蟲基因組的染色體水平組裝,組裝質量顯著高于目前已公布的其他植物線蟲基因組。”常青說,充分利用該基因組數據資源,有助于挖掘鑒定腐爛莖線蟲關鍵致病基因,進而揭示腐爛莖線蟲的致病分子機理,為病害防控新藥物的研發提供原創性分子靶標,為病害防控新策略的提出提供理論依據。

該研究得到了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陜西省青年科技新星、陜西省科技創新團隊、陜西省科學院科技計劃研究等項目的資助。

責任編輯:黃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