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讀時光|假期用好這六點“加減法”,讓親子關系順利升溫
發布時間:2025-02-01 22:00:45 來源:人民教育
父母的陪伴是孩子成長過程中最珍貴的禮物,也是最好的家庭教育之一。寒假,父母和孩子在一起的時間更多了,正是增進親子關系的好機會。一起來讀這篇文章,掌握高質量陪伴的六點“加減法”——
一提及放假,最開心的應該就是孩子們了,不過也有家長擔心假期里可能會出現親子矛盾。其實,假期有了更充足的時間陪伴孩子,正是增進親子關系的好時機。用好這“六加六減”,給予孩子高質量的陪伴,讓親子關系“升溫”。
1、加點規則,減點放任給予孩子有底線的自由
沒有規劃就會放任孩子“自由發揮”,其后果就是無底線的自由。可以組織一次家庭會議,以“如何制定假期生活規劃”為主題,內容包括作息時間如何安排?什么時間完成寒假作業?學習之余可以做些什么?想去挑戰什么項目?電子產品的使用時間怎樣安排?
做好規劃可以確保假期自由的“底線”,明確孩子可以自由發揮的空間有哪些。家長在設立合理的邊界的同時,也要給予孩子自主選擇的機會。有了底線,讓孩子明白哪些事是可以做的,哪些要求是不可以接受的,引導孩子尊重底線的同時鼓勵孩子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諧、民主的家庭氛圍是孩子遵守假期規則的“營養品”。
2、加點傾聽,減點指責在持續傾聽中建立信任
一些家長常常苦惱自己的孩子不跟自己交流,親子溝通很少。加上假期里因為家長和孩子相處時間更長,孩子的一些問題就會像放大鏡一樣呈現,家長有時會拎著問題不放,與孩子之間的小摩擦可能也會變多。父母需要問問自己:我們有認真傾聽孩子的心聲嗎?
假期里,可以安排一個安靜的空間,認真聽孩子說一說話,聽他把話說完。認真聽,是放下所有事情,全神貫注地看著他,對他的談話內容表現出興趣,并且成為他話題的參與者。還可以讓孩子給父母提提意見建議,口頭或者書面都可以。家是溫馨的港灣,不是另一間教室,不需要那么多的說教。傾聽孩子的心聲,呵護孩子的感受,讓孩子打開心門,接納更多的愛。
3、加點閱讀,減點網絡在共讀中重視心靈共在
假期里電子產品的使用是最難掌控的。互聯網時代,一味禁用是不現實的。如何將網絡的負面影響降到最低,需要家長的敏感度,關心孩子接觸到的網絡環境,智慧引導孩子。比如可以閱讀電子書、英語趣配音、網絡連線遠方的親朋等,網絡時間可以用在這些更有意義的事情上,而非盲目沖浪、過度游戲。
假期也正是播下閱讀種子的好時機。可以和孩子去書店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書籍;傍晚時分,來一次“閱讀故事會”,分享讀書心得;還可以去觀看同名電影,開啟家庭讀書觀影課。親子共讀的過程,也是父母和孩子共同成長的過程,還是讓孩子從父母的陪伴里感受到愛和溫暖,從而構建良好親子關系的過程,更是了解孩子、走進孩子內心世界的過程。
4、加點運動,減點躺平在體育鍛煉中增進親子關系
寒假里,作息不規律的現象頗為常見。一定要給假期生活增加一些能量,讓親子體育活動為假期生活賦能。運動不僅有利于改善代謝,對孩子的智力發展、認知能力提升也大有益處。
可以選擇孩子喜歡的運動項目,或者設定一個運動項目作為家庭每日挑戰。家長要一同參與,而不是只在一旁觀看或督促。深度參與式的陪伴對孩子也是一種激勵,讓孩子參與體育鍛煉的積極性更高、堅持時間更長,除了增進親子間的親密關系,還可以培養孩子意志力。
5、加點勞動,減點包辦在“放手”中樹立責任感
獨立生活能力是必須培養的關鍵生活技能。孩子上學期間,家長很多時候都“包辦”了家務,將孩子照顧得無微不至,其實這樣很容易增加孩子的依賴感。
假期里,讓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比如洗碗、拖地、擇菜、整理房間等。還可以在周末進行“家庭大作戰”的勞動挑戰,全家總動員,來一次大掃除,將前后照片對比呈現,不僅有成就感,更可以提升孩子的自信心和自我價值感,還能培養孩子對未來生活的掌控能力。
6、加點外出,減點宅家在共同經歷中感受幸福
春節期間外出旅游常常擁擠,很多家長都因此而打退堂鼓,帶著孩子宅家不出門。但其實孩子需要通過接觸社會生活增強社交能力和自我保護意識。
要想讓孩子“走出去”,父母就要以身作則先走出去,擺脫“宅”的態度,給孩子樹立一個好榜樣。不一定非要出去旅游,哪怕逛一次超市、看一次電影、去一趟公園,也是能增長見識的。而且,更多時候孩子的關注點不是“去哪里”,而是“跟誰在一起”。當父母能夠陪著他們一起全方位地經歷、體驗和感受生活,會發現孩子對世界、對生活、對自己都有了更多更深刻的認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