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創原:為新質生產力發展蓄勢賦能
發布時間:2025-01-31 18:00:58 來源:陜西日報
1月6日,陜汽集團德創未來汽車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的質子汽車發布了全新系列車型。
“作為氫能產業鏈的鏈主企業,質子汽車已完成53項關鍵技術研發落地,實際交付量和市場份額在氫燃料電池重卡市場中穩居第一。”質子汽車相關項目總經理黃龍表示。
從2022年4月成立到如今領跑行業創新,質子汽車的快速發展正是陜西加快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建設,加速培育新質生產力的縮影。
2024年以來,陜西扎實推進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建設升級擴能、“三項改革”提質增效,為全省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能:陜西科技活動產出水平指數排名全國第四位,高新技術產業化效益指數排名兩年提升7位、躍升至全國第八位,高技術產品出口額占商品出口額比重保持全國第一位。秦創原建設被列入2024年度國務院推動高質量發展綜合督查發現的典型經驗做法。
在2024硬科技創新大會光子產業峰會上,深圳瑞識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杭州洛微科技有限公司等6家省外企業現場簽約,落戶秦創原光子產業創新聚集區。
“落戶西安是公司擁抱產業鏈‘大家庭’的重要布局。外延材料、晶圓制造等產業鏈上游資源在西安,這里有產業發展的良好生態。”深圳瑞識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汪洋說。
截至目前,秦創原光子產業創新聚集區聚集了上下游企業300余家,形成了以光子材料與芯片、先進激光與光子制造、光子傳感為核心的產業集群,產值突破300億元。
2024年,陜西開啟新一輪秦創原建設3年行動計劃,啟動了光子、氫能等21個秦創原未來(新興、特色)產業創新聚集區的建設。秦創原產業創新聚集區年度監測數據顯示:自創建以來,全省聚集區共新增科技型企業935家,新建各類科研平臺112個,新增創新服務機構75個。通過開展產需對接活動和技術合作,聚集區技術合同成交額接近200億元,落地科創類重點項目205個,總投資達809億元。
外形酷似巨大甲殼蟲的機器人自如行走,而且不管在草地、沙地還是坡地,這個機器人都能平穩靈活地行走……在近日舉辦的陜西省機器人產業對接大會上,長安大學教授朱雅光向大家展示了團隊研發的六足機器人。
六足機器人的加速研發得益于陜西省秦創原前沿技術概念驗證中心的概念驗證服務。依托該服務,朱雅光團隊憑借早期科技成果獲得140萬元的訂單,并成立了產業化公司。
為進一步暢通科技成果轉化通道,助力創新主體跨越科技成果轉化“死亡之谷”,推動科技創新成果及時應用到具體產業和產業鏈上,陜西在光子航空、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車等重點產業鏈布局建設了14個省級概念驗證中心和24個中試驗證平臺。
在一系列措施的牽引下,秦創原創新策源能力全面提升,涌現出一大批科技成果:中科西光航天研制的國內首顆高分辨率點源甲烷監測商業衛星升空“服役”;陜西無人裝備公司發布九天靈活配置重型無人機,填補國內空白;西安葛蘭新通自主研發的Ⅰ類創新藥新舒沐成為全球首個獲批上市的靶向乙肝創新藥;我國規模最大的電池電解液溶劑項目在榆林投產……
據統計,2024年,陜西建立高質量科技項目庫,入庫項目4113項,靶向部署實施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和“四鏈”融合項目542個,依托省級創新平臺和項目攻克產業鏈技術難題700項,其中突破技術瓶頸61項、國際國內領先80項、實現國產替代20項、填補國內空白37項。
今年初,中捷四方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完成了陜西省重點研發計劃秦創原總窗口“四鏈”融合項目的申報。“我們將和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黃麗麗教授團隊聯合研發,開展綠色病蟲害防控關鍵技術攻關。”1月23日,公司總經理助理蘇延樂說。
中捷四方是一家致力于農林病蟲害綠色防控的高新技術企業,其研發的昆蟲信息素系列產品,在全國多個省份及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開展示范應用。
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啟動建設以來,陜西有很多像中捷四方這樣的科技企業,主持或參與到各類省級科研項目中。
科技企業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關鍵推動者。隨著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建設的不斷升級,陜西以企業為主體、以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多層次企業技術創新體系逐步完善。2024年,陜西支持鏈主企業、科技領軍企業、專精特新企業等牽頭組建20個共性技術研發平臺、23個新型研發機構,打造具有競爭力的創新型產業集群;依托企業建立創新聯合體11個,總數達31個,企業主導的產學研合作模式不斷健全。陜西省重點產業鏈80%的應用研究任務來自企業技術需求;發布的“揭榜掛帥”項目,發榜方均為企業。
截至目前,陜西省級瞪羚(潛在)企業總數已達1052家,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總數為1627家,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總數為188家。省級上市后備企業數量達到500家,國家級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數量達到31家,居西部第一位。
在秦創原的帶動下,陜西科創產業快速壯大:全省新獲批2個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2個國家級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代表新質生產力的工業產品產量保持快速增長,其中太陽能電池、集成電路圓片產量分別同比增長51.5%、33.9%,新能源汽車產量同比增長13%,產量居全國第三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