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二:不止“回娘家”,還有這些習俗!
發布時間:2025-01-30 14:00:57 來源:綜合人民日報等
今天是大年初二
俗稱“迎婿日”
那大家知道
大年初二為什么回娘家嗎?
大年初二為什么要回娘家
大年初二,女婿拜年“法定日”。按照傳統習俗,這一天女兒要“回娘家”、夫婿同行給岳父、岳母拜年,民間稱“姑爺節”“迎婿日”。
“回娘家”又稱“歸寧”。在舊時代,“嫁出去的姑娘,潑出去的水”,民間認為嫁出去的女兒在除夕和初一這天不能回門,回門會把娘家吃窮,只有在年初二以后才能帶著丈夫、孩子回娘家。
有一句民諺這樣說:
“正月初二路上看,盡是小生和小旦。”
說的就是大年初二這一天
滿大街都是提著禮物
準備隨妻子回娘家的男子
女之夫曰婿,妻謂夫亦曰婿。
——《康熙字典》
中國人最親密的是血緣關系,姑爺有“半子之勞”,俗話說“一個姑爺半個兒”。大年初二,姑爺精神抖擻,穿戴一新,帶上豐厚的禮物去看望岳父、岳母,正是一年一度作為“半個兒”見“親娘”的機會,以慰問“二老”。
有的地方稱新女婿為“嬌客”。對于“嬌客”拜年,岳父母家無不盛情款待,希望女婿平時要好好關照愛護自己的女兒。
大年初二回娘家的習俗,給出嫁的女兒提供了一個聚會的機會,讓許久未見的姊妹們得以敘敘舊、話話家常。
這一天,老少團圓,
大多數人家也會選擇
在這一天拍一張“全家福”照片
那么大年初二還有哪些習俗呢?
習俗一:吃開年飯
正月初二謂之“開年”,從這一天開始,人們帶著禮品,走親訪友。有些地方殺生雞開年,取生氣十足的意思。這天,廣東人會吃一頓豐盛的“開年飯”,也有給新的一年“添口福”的美好寓意。
飲食方面,菜式多樣
皆取吉祥寓意
如雞寓意“大吉大利”;蒸魚寓意“年年有余”;生菜取意“生財”;盆菜寓意“盆滿缽滿”;粵語中“蝦”和“哈”同音,寓意著“笑口常開”;蒜寓意能寫會算;蔥寓意聰明;韭菜寓意長長久久等。
習俗二:祭財神
北方在正月初二祭財神,這天無論是商貿店鋪,還是普通家庭,都要舉行祭財神活動。各家把除夕夜接來的財神祭祀一番。這天中午要吃餛飩,俗稱“元寶湯”。祭祀的供品用魚和羊肉。
老北京的大商號,這天均大舉祭祀活動,祭品要用“五大供”,祈望今年要發大財。
習俗三:“初二面”
“初一餃子初二面”,初二面講究也不少。據說,初二的面要用初一的餃子面來做,而且這面須為冷湯。也就是,把面煮熟之后用冷水浸過,稱為冷湯。
如今,人們一般都打個鹵或者炸點醬做成打鹵面或者炸醬面,但是一定要用冷水浸過,以保留“初二面”的風俗。
大年初二
你們家還有哪些習俗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