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全國中小學已放寒假。然而,部分學校沉重的學習負擔讓學生的假期失去了應有的輕松與快樂。部分學校除了常規寒假作業,德育特色實踐作業、閱讀打卡任務、學科鞏固等作業也紛至沓來,每一項都試圖在有限的假期里塞給孩子更多的任務。與此同時,一些校外輔導班打著各種旗號,誘導家長將孩子送進輔導班,擠占了孩子的假期時間。

教育的初衷,本應是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健康發展,而不是讓他們在無休止的作業和補習中疲于應付。國家設置寒假和暑假,是遵循學生成長規律,旨在讓孩子在緊張的學習之余,能得到充分的休息與調整。這不僅是為了讓孩子的身心得以放松,更是為了讓他們有機會接觸社會、參與實踐,從生活中汲取課本之外的知識,培養生活自理能力和社會責任感。然而,當下過度“內卷”的假期作業,卻與這一初衷背道而馳。

事實表明,孩子長期處于高強度的學習狀態,情緒得不到釋放,心理壓力日益增大。長此以往,不僅會影響他們的身心健康,還可能導致其喪失學習興趣。當學習變成一種沉重的負擔,而非發自內心的渴望,教育便失去了它應有的意義。本該在戶外盡情奔跑、探索世界的孩子,被困在書桌前,埋頭于堆積如山的作業中,好奇心和創造力也逐漸磨滅。

為了讓孩子擁有一個充實而有意義的假期,學校在布置假期作業時,應更加注重質量而非數量,應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和學習需求,精心設計一些富有啟發性和趣味性的作業,讓他們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到知識。同時,要給予孩子足夠的自主空間,鼓勵他們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適合自己的戶外活動。家長要利用假期,帶孩子走進大自然,感受四季的變化;參觀博物館、科技館,拓寬他們的視野;鼓勵孩子參與家務勞動,培養他們的生活技能。這些經歷,能讓孩子終身受益。

責任編輯:劉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