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永壽縣教育局堅持“六圍繞六共同”思路舉措,奮力沖刺“全國有聲音、全省有位次、全市有特色”目標,全縣教育事業取得了新進展新成效。

提質增效,精準施策,教育質量再創佳績。縱深推進教育幫扶,先后有10所縣級園與16所薄弱園開展結對幫扶,全縣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達96%,學前教育普及普惠發展更加規范。普通高中升學考試錄取率達71%,均分進入全市前五名。高考二本上線(含一本)903人,上線率達73.6%。產教融合持續深化,現已建成現代學徒制工作室1個,簽訂校企合作項目3個,分段式聯辦協議1個,幼兒保育專業校外實習實訓基地7個。

加大投入,調整布局,教育資源日趨均衡。2024年投資50100萬元實施重點項目6個,撤并調整10所學校及教學點,將辦公教學用具優化至周邊鎮校,通過“撤、停、建”三項舉措,切實解決農村學校“散、小、弱”問題,教育資源配置進一步優化。通過研究生校園直招、事業單位公開招聘、“三區人才專項計劃”為學校補充教師39名,21名城區教師下鄉支教,全縣各學校教師學科結構進一步優化。

提升效能,優化服務,民生福祉有效落實。今年落實各類教育資助金額300.7萬元,涉及6025人次。特殊教育學生“五免兩補”政策全面落實。嚴格落實包抓幫扶制度,全縣教師與1728名特殊群體學生結成幫扶對子,確保學生健康成長。通過公開招標程序,實現了學生營養改善計劃食材采購“七統一”目標。投資35萬元為全縣15所學校安裝智慧監管平臺,實現了學生營養改善計劃“智能化、數字化、定向化”管理。

多措并舉,挖掘亮點,課后服務彰顯特色。創建“作業+”課后服務模式,精心打造校級社團、班級社團,全縣各中小學共組建各類社團426個。充分利用永壽獨樹一幟的任派秦腔和異彩紛呈的監軍戰鼓、土織布、剪紙等民間藝術,開設監軍戰鼓、剪紙、刺繡、秦腔、腰鼓等社團,把地方文化引入校園,帶進課堂。

責任編輯:胡晉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