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做才能讓孩子感受到你的愛?”近日,浙江杭州市建蘭中學新一期智慧父母研修班開營,不大的教室內坐滿了近百名家長。課堂上,指導老師通過情景演練、互動問答等方式,把日常生活中遇到的親子交流問題一一模擬、解答。

很多網友半開玩笑半認真地說過:家長是唯一一個不需要培訓、不需要持證就可以上崗的職位。這般說法看似調侃,實則一定程度上說明,部分家長的教育理念存在或這或那的問題——要么“不管不顧”,要么“過度壓榨”。這些劍走偏鋒的教育方式,值得反思。

“父母研修班”的火熱或許跟這一現狀有關。當家長遇見叛逆的孩子怎么教育都無濟于事時,家長反思問題到底出在哪?如此一來,“父母研修班”就有了市場,它可以看作當下家庭教育困境的一個縮影,映照出現代父母對自身角色定位的反思和家庭教育知識普及的不足。

做父母是一門大學問,且沒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方式與邏輯。但是,通過一些專業的教育學家、心理學家的輔導,剖析出“孩子們為何不聽話”的原因,至少可以針對性地作出一些改變。對父母們來說,通過這樣的學習,他們的心態、理念也會有所改變,從而換位思考,更加關注孩子們的內心世界,更加尊重孩子們的個性和選擇,從而構建出更加和諧的家庭關系。這種積極的變化,有助于為孩子們的健康成長打下堅實的基礎。

對家庭教育的重視,本身就是一個暴露問題、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的過程。“父母研修班”也好,“家長課堂”也罷,都是搭建一座溝通的橋梁,讓家長們與專家們之間有深入的交流、接觸,從而更加重視家庭教育,愿意投入更多的時間與精力去做一個好家長。而好家長不是憑空而降的,需要他們不斷學習、進步、提升,也因此,家庭教育也不只是家長的責任,也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那對各相關方來說,也應該以此著手,努力從“給家庭教育補補課”這一理念出發,給孩子們營造一個更加和諧健康的成長環境。

責任編輯:黃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