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加強基礎研究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超前布局重大科技項目,開展新技術新產品新場景大規模應用示范行動。低空經濟圍繞數字化、智能化和綠色化發展,具有科技含量高、帶動作用強、產業鏈條廣等特征,不僅能夠拓展經濟發展新空間,還能為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提供新支撐。隨著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持續深化和通用航空產業的蓬勃發展,低空經濟正在形成一個涵蓋航空制造、綜合運營服務、配套設施建設等完整產業鏈的新興經濟形態。

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是一項復雜的系統性工程,不僅需要科技創新的有力支撐,還需要多層次、多領域和全方位的協同推動。陜西作為“一帶一路”重要節點和我國航空工業重要基地,擁有雄厚的航空產業基礎、豐富的科教資源和獨特的人文景觀資源,具有發展低空經濟的獨特優勢。在推動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過程中,必須堅持創新驅動,通過科技創新、制度創新、模式創新、業態創新,激發低空經濟發展新活力,打造區域發展新引擎。

當前,我國低空經濟發展正處于關鍵機遇期。據統計,2023年,中國低空經濟規模超過5000億元。根據中國民航局的預測,到2035年,我國低空經濟的市場規模有望達到3.5萬億元。但是在核心技術、關鍵裝備等方面仍存在短板,需要不斷突破低空裝備核心技術壁壘,加快推進通用航空器自主研發進程,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支撐低空裝備現代化發展。要重點攻關新能源航空動力系統、智能飛行控制系統、新型復合材料等關鍵技術,提升通用航空器的性能和可靠性。例如,在氫燃料電池飛行器研發方面,通過產學研協同創新,突破氫能儲運、燃料電池系統集成等技術瓶頸,推動新能源航空裝備發展,助力低空經濟綠色化發展。要深入推進數字化、智能化技術在低空裝備中的創新應用,充分發揮數智技術在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中的賦能作用。利用大數據、大模型、邊緣計算等技術,提升通用航空器的智能化水平。例如,開發智能避障系統、自主飛行控制系統,提高飛行安全性和可靠性。同時,加強低空監視、導航、通信等基礎設施建設,構建智能化的低空運行支撐體系。要加快低空裝備試驗平臺建設,完善低空裝備研發、試驗、適航審定等全鏈條創新體系,提升科技成果轉化效率,形成發展低空經濟的良性循環。

以制度創新優化低空空域管理。制度創新是低空經濟健康發展的重要保障。要創新低空空域管理制度,建立更加靈活高效的空域治理體系。通過劃設低空航路、航線,建立低空空域分類管理制度,提高空域資源利用效率,為低空經濟發展創造良好制度環境。例如,在城市群區域探索建立低空協同管理機制,實現空域資源的優化配置和高效利用。要創新低空運行監管制度,建立與低空經濟發展相適應的監管體系。完善通用航空器適航管理、駕駛員執照管理、運營資質管理等制度,保障低空運行安全。要創新低空服務保障機制,建立覆蓋全面的低空服務體系,為低空經濟發展提供有力支撐。加強氣象、通信、導航等服務保障能力建設,為低空活動提供全方位支持。例如,建立低空氣象服務網絡,提供精準的氣象預報和實時天氣信息。要創新低空應急救援機制,建立快速響應的應急處置體系。構建空地一體化的應急救援網絡,提高突發事件處置能力,更好發揮低空行業在社會治理中的作用。

以模式創新激發低空經濟活力。發展模式創新是低空經濟提質增效的重要途徑,也是低空經濟應用場景拓展的基礎。要創新低空運營模式,發展“通航+”融合業態,推動通用航空與旅游、農業、應急救援等產業深度融合,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釋放新質生產力乘數效應。例如,發展“通航+旅游”模式,開發低空旅游觀光、航空運動等特色項目,豐富文化旅游產品供給。要創新商業模式,發展共享航空等新型服務。通過平臺化運營,提高通用航空器使用效率,降低使用成本,發揮低空經濟集約高效的優勢。要創新投融資模式,引導社會資本深度參與低空基礎設施建設和運營,創新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機制,構建多元化、市場化的投融資體系,為低空經濟發展提供持續穩定的資金支持。要創新產教融合人才培養模式,建立開放協同的培養體系,通過與高校和科研院所深度合作,精準培養適應低空經濟發展的復合型航空人才。例如,建立通用航空產業學院,開展定向培養,滿足產業發展人才需求。

以業態創新拓展低空經濟空間。業態創新是低空經濟持續發展的動力源泉,也是新質生產力催生新產業新業態的重要體現。要創新通用航空服務業態,發展專業化、特色化服務。圍繞醫療救援、應急救災、航空護林等領域,開發專業航空服務產品,發掘低空經濟在民生領域的應用價值。例如,建設空中急救網絡,提供快速醫療轉運服務。要加速低空城市配送業態創新,結合垂直起降飛行器、無人機、自動駕駛等技術,優化城市物流配送網絡,推動城市綠色轉型和智慧城市建設,進一步激發低空經濟活力,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要創新航空制造業態,發展智能化、定制化生產。推動通用航空器制造向智能化、柔性化方向發展,滿足市場多樣化需求,體現低空經濟的創新引領作用。例如,發展模塊化設計和生產,提供個性化定制服務。要創新配套服務業態,完善產業生態體系。發展航空維修、培訓、金融等配套服務,構建縱向貫通、橫向協同的低空經濟產業鏈,全面拓展產業發展空間。

以生態理念促進低空經濟可持續發展。要創新綠色發展模式,推動低空裝備節能減排。加快新能源通用航空器研發和應用,降低碳排放,踐行低空經濟發展的綠色理念。例如,推廣電動飛機、混合動力飛機等環保型航空器,建設綠色低空交通體系。要創新環境監測模式,提升生態保護能力。利用通用航空器開展環境監測、生態調查,為生態保護提供技術支撐,促進生態文明建設。要開發資源利用新模式,提高空域資源使用效率。通過科學規劃和智能調配,實現空域資源的集約化利用。例如,建立空域資源動態管理系統,提高空域使用效率。要創新安全發展模式,構建低空經濟安全體系。加強安全技術研發和應用,提升低空經濟安全水平,確保低空經濟健康有序發展。

低空經濟是新興產業未來發展的重要方向,是培育新質生產力的新賽道。當前,低空經濟已經是一片廣闊的藍海,我們要抓住歷史機遇,以創新思維謀劃發展,以創新舉措破解難題,以創新機制激發活力,大力推動低空經濟發展,打造未來發展新優勢。

責任編輯:胡晉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