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首發“AI禁令”
發布時間:2025-01-08 19:00:51 來源:首都教育
期末已至
在高校讀書的同學們
正忙著完成各種論文、報告
很多學生會選擇利用AI來當幫手
相比翻閱厚重的書籍資料
或者利用互聯網搜索引擎查找資料
借助AI完成作業
更加方便、實用
但也出現了濫用AI的情況
5分鐘生成一篇結課論文
10分鐘做完一個PPT報告
上交的作業充滿AI味兒
老師頭疼不已……
面對這種問題,很多高校都在
試行或出臺相關規定辦法
用來規范大學生對AI工具的使用
有高校甚至明確發出“AI禁令”
▼▼
國內首個“AI禁令”發布
近日,復旦大學正式發布《復旦大學關于在本科畢業論文(設計)中使用AI工具的規定(試行)》(以下簡稱《規定》),旨在明確和規范在本科畢業論文中AI工具的使用范圍與原則。
作為國內高校首個專門針對AI工具在本科畢業論文(設計)中使用的規范化管理文件,《規定》的發布填補了這一領域的政策空白。其中,《規定》提出的“六個禁止”引發廣泛關注。
《規定》明確列出了禁止使用AI工具的范圍。具體包括:
▲ 禁止在研究方案設計、創新性方法設計、算法(模型)框架搭建、畢業論文結構設計、研究選題、研究意義及創新性總結、研究假設提出、數據分析、結果分析與討論以及結論總結等關鍵環節使用AI工具;
▲ 禁止生成或改動原始數據、原創性或實驗性的結果圖片、圖像和插圖;
▲ 禁止直接使用AI工具生成正文文本、致謝或其他組成部分;
▲ 禁止進行語言潤色和翻譯;
▲ 禁止答辯委員和評審專家使用AI工具進行評審;
▲ 對于涉及保密內容的畢業論文,禁止使用任何AI工具,并禁止上傳數據和圖片到AI平臺。
此外,《規定》還強調,在使用AI工具時,學生必須在本科畢業論文承諾書中明確披露所使用的AI工具名稱和版本號、使用時間、具體用途、AI工具生成的內容或提供的建議以及AI工具在論文中的具體使用部分。
高校紛紛探索AI工具使用邊界
如今,AI工具越來越豐富,也越來越“智慧”,部分高校相繼試行或出臺相關規定或辦法,在“學生使用AI工具”方面提出探索性規范。
北京師范大學新聞傳播學院聯合華東師范大學聯合發布《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學生使用指南》,其中明確,學生在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完成作業時,需標紅相關內容,且直接生成的內容不能超過全文的20%。
今年,中國傳媒大學繼續教育學院在對2024年畢業論文(設計)規范中,要求學生須明確披露是否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如使用,須述使用方式、細節,包括模型/軟件/工具名稱、版本及使用時間。
天津科技大學教務處則發文規定,若本科生畢業論文中生成式AI檢測的結果超過40%,學院將向學生發出警示。
中國傳媒大學文化產業管理學院執行院長張洪生評認為,面對新技術的沖擊,對學位論文、畢業設計等的技術監管應當加強。天津科技大學教務處副處長孔林濤表示,借助AI的力量可以作為重要的輔助手段,但是不能形成依賴,更不能讓它占據主流。
AI真能讓大學生 “坐享其成”嗎
現如今,大學生利用AI輔助完成作業、畢業論文(設計)的情況已非常普遍。比如,今年剛剛保研的小蔡在寫本科畢業論文時就用過AI——
“我們在論文或者其他寫作方面AI用得也很多,為了節省時間,提高效率。在做課題研究的過程中需要學習新知識,有很多之前不了解的東西,AI可以給我做一個比較系統全面的介紹。”
小山也在論文寫作中使用了AI。她覺得有一些話怎么說都言不達意,就會把自己的句子和想補充的含義告訴AI,用AI來架構語句。除此之外,AI還幫助小山進行了文獻搜集工作。
但也有因為過度依賴AI工具吃虧的——
小史今年讀大三,在新媒介課程上,她用AI生成了結課論文,被老師通過查重軟件發現,結果平時分被扣掉20分,作業還須重寫。大學生小雪覺得,AI生成的文本特別模式化,內容沒有實質內涵和數據支撐,充滿了空話套話。
還有老師發現,學生們交來的原創作業充滿了AI味。“寫的文筆乍一看很優美,很流暢,但沒什么觀點,車轱轆話來回說,一看就是AI寫的。” 她認為,由AI完成的作業最致命的問題在于,讓學生逐漸失去了獨立思考、批判質疑的精神。
大學生應當如何正確使用AI工具?
復旦大學教務處相關負責人給出了建議——
“身處AI時代,必須要學會使用AI工具,但是一定要厘清邊界。涉及到原創性、創新性的,以及學科重點考察的重點內容,學生應當學會獨立思考。”
中國傳媒大學電視學院副教授桂笑冬表示,不必一刀切地杜絕大學生使用AI,要引導他們掌握并合理利用這類科技手段,時常提醒學生,AI軟件在內容生成方面并未達到“點石成金”的程度,當使用者并未完全了解并掌握其底層邏輯時,單純靠AI代寫作業,非常容易被發現。
工信部工業和信息化法治戰略與管理重點實驗室副主任趙精武提出,AI在學術論文的輔助作用主要包括學術論文潤色、評審輔助、編輯反饋優化三個方面。AI合理應用的邊界在于,AI對于論文寫作而言,應當是一種錦上添花的作用,論文的主體內容、核心觀點等應當是由學生自行撰寫,AI僅僅是在既有的論文成果基礎上對論文細節進一步完善。就目前的技術水平而言,絕大部分的AI產品短期內不太可能直接生成符合學術要求的畢業論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