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陜西省興平市莊頭鎮“小滿良倉”農場,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2014屆畢業生、“小滿良倉”團隊負責人張旺正在查看蔬菜長勢。這些年來,張旺帶領團隊扎根鄉村開展創新實踐,從開始時農民不愿搭理的3個“學生娃”,發展到現在30多人的團隊,帶著幾十名員工、上百個家庭農場一起發展農業、助力鄉村振興。

一根網線,打開農產品銷售新天地

2016年,一次農村調研讓張旺看到了商機:西北農村有許多優質農產品賣不出去,而同時,消費者對中高端農產品的需求在不斷增長。他決定創業,做農產品電商,幫助農民更好地將農產品賣向全國。

2016年2月,“小滿良倉”農產品品牌上線運營,上線21天營業額就超過100萬元,全年銷售額達800萬元。

借助一根網線,張旺搭起農村通向外面世界的橋梁,提升了優質農產品價值,增加了農民收入。秦嶺一處山區的土豆產量高且口感好,但一直因物流不暢而滯銷。張旺團隊大批量收購后,上網將土豆賣到了1斤6元左右。團隊還與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合作,通過智能奶桶實時監測羊奶質量,解決了羊奶存放時間短、銷售時間長的難題,幫助陜西蒲城農戶銷售羊奶560噸,累計增收350余萬元。

漸漸地,張旺不再滿足于僅僅幫農戶賣東西,“我們更要提升他們‘自造血’能力,幫他們生產出高品質的農產品,學會自產自銷”。

針對由于農業、農產品的非標準化以及物流因素,導致農產品貨源不穩定、同一批產品品質參差不齊、產品在快遞過程中損壞等問題,張旺團隊用兩年時間,與當地合作建立電商產業園和智慧供應鏈中心,保證電商供應品質,有效降低農產品電商成本。

團隊同時與高校合作,打造“火眼溯源”農產品追溯系統,給農產品貼上“健康碼”。利用區塊鏈技術,實現農產品的產地、運輸路徑和最終銷售地的溯源可查。

從2018年起,張旺團隊打造從種植到運輸再到銷售的一體化流程,與地方共建5000平方米倉庫,與15家合作社、10家電商企業、4家物流公司開展合作,搭建起線上線下互通的新零售體系,累計幫助農戶增收6500多萬元;并投資3500萬元建設農產品智慧倉配供應鏈中心,共完成品質農產品銷售5.8億元。

匯聚智慧,賦能創新創業

在鄉村創業實踐過程中,張旺不僅搭起農戶與外界溝通的橋梁,還努力為像他一樣的鄉村創業青年搭建平臺,集聚智慧力量,聯合開展創新創業實踐。

2019年,張旺聯合大賽“青年紅色筑夢之旅”活動團隊,共同成立延安青年紅色筑夢聯盟,抱團發展對接高校項目,推動賽事成果轉化,促進青年創業項目和農科技術落地鄉村。目前,基地共入駐企業28家,高校聯絡點對接高校33所,學生團隊150余個。

為培養更多優秀電商人才,張旺團隊發起“青桃云客”計劃,與高校及市縣合作,對在校大學生、返鄉青年及大學生村官開展培訓。先后與陜西42所高校達成合作協議,為30余個縣開展縣域電商培訓,累計線下培訓3萬余人次,為西北地區620個村子打通了電商渠道;線上線下學員累計6萬余人,學員團隊獲全國創新創業相關賽事大獎39個。

為實現優質農產品的有效供給,強化農業生產功能,張旺帶領團隊圍繞農業重點領域,聯合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楊凌示范區多家農業高新企業,發展農業科技,為生態塑造、農產品生產和農產品安全提供全方位立體化渠道,積極探索“技術推廣+生產+銷售”的聯動發展之路。

科技驅動,實現可持續發展

2023年,“小滿良倉”生態農場落戶陜西省興平市,張旺團隊與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合作,通過開發生物酶農業催化劑技術開展新型農業土壤改質項目。

“我們從2019年就開始實驗,利用納米生物酶加速土壤內微生物修復過程,釋放土壤中留存沉積的化學肥料,減少土壤板結,達到改良土壤的目的,讓農作物長得更好?!眻F隊成員李良說,據估算,平均每畝土地可節省400元,作物品質提升7%左右,示范田可增產8%—15%。

目前,張旺團隊應用生物酶制劑,建立了9個土壤改良和污染治理試驗點,58個經濟作物增產提質試驗田,覆蓋11種農作物。

“未來,‘小滿良倉’將以創新和科技為核心驅動力,讓更多農業創新型技術項目在鄉村落地扎根,助力鄉村振興。以實際行動踐行習近平總書記重要回信精神,為中國式現代化貢獻青春力量?!睆埻f。

責任編輯:黃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