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學“護理”畢業“照護”,招生豈能如此兒戲
作者:趙志疆
發布時間:2024-12-04 20:20:50 來源:光明日報
讀了三年的學校竟查無此專業?11月28日,一名四川綿陽市晟弘科技職業技術學校的學生發布視頻稱,在學校學習3年護理專業后,畢業證書顯示的專業變成了“母嬰照護”,從而沒法報名參加護士執業資格考試。
當事人表示,自己于2021年8月入讀綿陽晟弘學校,入學通知書上專業名稱為“護理(升學班)”,但讀了3年后,畢業證書上的專業名稱卻是“母嬰照護”。媒體記者發現,近日有不少此前畢業于該校的學生反映類似問題。對此,綿陽市晟弘科技職業技術學校回應記者稱善后工作正在進行。當地教育部門表示已介入調查,后續進展會按規定流程公布。
專業如此“變臉”,堪稱誤人子弟。更令人吃驚的是,綿陽市涪城區教育和體育局答復網友稱,2021年至2024年,該校在全國中等職業教育專業設置系統備案的專業、綿陽市教育和體育局官網備案的招生簡章中,招生專業均為母嬰照護專業,無護理專業。
這一信息已經足以說明,學生們朝更夕改的專業名稱未必是工作失誤的結果,學校對專業設置不可能完全不知情。盡管如此,涉事學校仍然以護理專業的名義來招生和教學,甚至安排學生去醫院實習,都是以護理專業的名義。校方之所以這樣做,無非是想利用社會認可度更高的護理專業去吸引更多學生報考,這就是典型的“掛羊頭賣狗肉”行為。
針對此事,綿陽市教育和體育局工作人員表示,學生反映的問題,教育局已收悉,學校領導正在處理。事已至此,恐怕已不是坐等學校領導處理的問題,而應該是如何處理學校領導——無論作何解釋,學校領導都難以擺脫誤人子弟、渾水摸魚的嫌疑。
根據教體局工作人員解釋,中職學校沒法申請醫藥類專業,只能說專業的培養方向是護理。換句話說,涉事學校自稱開設有護理專業,就是一種不折不扣的欺騙行為,但這種稍做調查就能拆穿的騙局,為什么長時間沒有得到及時糾正?從這種角度來看,相關管理部門顯然不應該置身事外——事關學生切身利益,專業設置豈能僅憑學校一張嘴?如果管理部門能夠積極履行監督管理責任,如此拙劣的招生陷阱本該避免。
據報道,當地教育局已介入調查,學校也開始善后工作。然而,這批學生沉沒的時間精力成本,還有未來充滿不確定性的就業問題,都是很難用一句輕飄飄的“善后”所解決的。面對學校違規招生問題,教育主管部門有沒有更嚴格、更常態化的監管機制,起碼讓被欺騙的學生能早點發現,及時止損?對于報考的學生和家長來說,有沒有更公開、更權威的渠道查詢相關信息,而不是只能聽信學校的虛假宣傳?在盡可能妥善安置這批畢業生的同時,顯然還需要有更多制度方面的考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