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

是國際消除對婦女的暴力日

也稱國際消除家庭暴力日

2016年3月1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家庭暴力法》正式施行

2021年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也將禁止家庭暴力作為婚姻家庭的禁止性規定

明確寫入法典

2022年7月15日

最高人民法院發布

《關于辦理人身安全保護令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

明確凍餓以及經常性侮辱、

誹謗、威脅、跟蹤、騷擾等

均屬于家庭暴力

家暴不是家務事

暴力,尤其是親密伴侶或者家庭暴力,對女性及兒童的健康影響非常大。

家庭暴力行為雖然發生在一“家”之內,但家暴不是家務事,它不僅侵害受害人個人合法權益、影響整個家庭和諧,也對社會安全穩定、樹立文明新風產生重大影響,必須堅決予以否定和制止。

2016年實施的反家庭暴力法表明了國家禁止任何形式家庭暴力的鮮明態度;

2021年實施的民法典再次強調禁止家庭暴力;

婦女權益保障法、未成年人保護法、老年人權益保障法、殘疾人保障法等法律對依法保護弱勢群體,防止對婦女、未成年人、老年人、殘疾人實施暴力也作出特別的保護性規定。

這些都是家暴

父母之間的家暴行為

對孩子的成長究竟有多大影響呢?

一、會讓孩子變得有暴力傾向

家長在孩子面前施暴,會讓孩子形成一種錯誤的觀念,孩子就會認為暴力是被允許的,并且只有暴力才能解決問題。如果這個問題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沒有得到修正,孩子就會從“受虐者”逐漸變成“施虐者”。這種影響會潛移默化伴隨孩子的一生,甚至影響其下一代人。

二、會讓孩子產生自卑的心理

目睹家暴,會讓孩子的性格變得謹小慎微,沒有自信,甚至會形成一種討好型人格。因為在家庭關系中,他們要看父母的臉色行事。在未來的生活中做什么事情也不會主動爭取,因為總會覺得沒有人可以做自己堅實的后盾。

三、會使孩子產生抑郁癥

在家暴環境下成長的孩子,即便是到了成年后,依然會有較為明顯的影響表現,比如產生交往障礙、抑郁、矛盾,甚至自殘自殺。這是一種向外釋放的壓力。

如果遭遇家暴

不要沉默和隱忍

保存證據

用法律保護自己!

責任編輯:胡晉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