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陜西省高等學校第二屆碳達峰碳中和經營決策大賽在西安開賽。本次大賽吸引了33所高校的64支隊伍192名選手報名參賽。比賽涵蓋了碳排放核算、碳交易、碳匯管理等多個領域,旨在激發青年學子對碳達峰碳中和領域的興趣,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

賽場上,選手們模擬“碳交易”的流程。模擬過程中,系統顯示,今年是企業經營的第二年,目前企業的現金余額為40.05萬元,消耗煤電6000度,碳配額為108.3萬公斤,碳匯186.1萬公斤,訂單數量為30個,每個訂單單價為4萬元。

“為什么今年的經營收益好像比去年低?是不是計算有誤,我們再仔細檢查一下?!?名選手對自己經營數據的準確性產生了懷疑,準備著手重新計算。

“按照比賽規則,3名參賽選手組成一家企業的經營團隊,根據碳達峰碳中和在企業中的真實應用,在相同的綠色低碳的商業環境中,開展5年模擬經營。選手們要通過綠色貸款、技術改造、綠電采購、碳匯采購、配額清繳等決策,在市場博弈中將企業發展壯大,實現綠色低碳的高質量發展?!?1月15日,大賽技術支持方北京知鏈科技有限公司工程師陳青向記者解釋了比賽規則。

“面對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目標,國家對碳交易、碳排放相關專業人才的需求,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迫切。政府、企業和金融機構,都迫切需要一大批既懂政策又懂業務的相關專業人才?!?1月18日,北京知鏈科技有限公司助理總裁張桐表示。

記者在各大招聘網站上發現,“雙碳”咨詢師、碳排放管理員、碳排放咨詢工程師等崗位的年薪都在15萬元至25萬元,有的企業更是開出50萬元年薪爭搶人才。

2022年5月,教育部發布了《加強碳達峰碳中和高等教育人才培養體系建設工作方案》,提出加強綠色低碳教育,推動專業轉型升級,加快急需緊缺人才培養,深化產教融合協同育人;提升人才培養和科技攻關能力,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推進國際交流與合作,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提供堅強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目前,在陜西的多所高校在新能源、儲能、氫能、碳減排、碳市場、電氣、自動化、環境等與“雙碳”相關專業上提前布局,加快急需緊缺人才培養。

西安交通大學與陜西省水務集團聯合成立了水循環與碳中和技術研究院,通過“產業鏈布局創新鏈,創新鏈驅動產業鏈”來推動水務綠色低碳轉型,實現水處理的碳中和。西北大學與榆林共建碳中和科創中心,聚焦二氧化碳捕集利用與封存、化石能源清潔利用、可再生能源、氫能、儲能、能源互聯網、碳經濟和政策研究7大方向,開展碳中和技術研發、轉化和推廣應用。

西北工業大學管理學院副院長賈明表示,未來,“雙碳”將在國民經濟發展中繼續發揮重要作用,推動經濟社會發展,期待更多的人才加入這個領域。

責任編輯:胡晉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