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范網絡沉迷 守護青少年身心健康
作者:?馬相
發布時間:2024-11-20 21:20:14 來源:西安新聞網
“醫生,我娃每天都要玩手機,就愛刷短視頻、玩游戲,我說他,還要和我吵。咋辦呀?”近日,家長王女士找到西安市紅會醫院心理科醫生李甸,滿面愁容。她說,孩子沉迷網絡,不僅學習成績下降,性格也發生變化,情緒變得暴躁,父母越來越管不住他,只要一說到學習的事,就會發脾氣,并和父母吵架。
沉迷網絡原因多 出現這些問題要關注
現如今,青少年網癮已成為社會普遍關注的問題,導致這一現象的原因很多,例如智能手機快速普及、手游產品推陳出新等等,都是網癮滋生的溫床。那么如何才能有效治理青少年網癮?成為一道現實課題。
李甸表示,從身體方面,青少年長時間“泡”在網上可能導致頸椎、脊柱問題以及視力下降等。心理方面,沉迷網絡的人中,有五分之一可能會遇到注意力不集中、抑郁或焦慮等問題,還可能會變得孤僻,性格怪異。網絡成癮的青少年還可能無法正常承擔社會角色,他們更傾向于網上交友,導致社交能力下降,越來越孤立,影響學習和人際關系,甚至可能導致輟學。
在李甸看來,青少年沉迷網絡的原因有很多。有的是父母工作忙,孩子缺乏陪伴,在網絡中尋找慰藉;家庭教育方式不當,如過度控制或溺愛,也可能導致孩子沉迷網絡;單親家庭或家庭沖突,也會讓孩子尋求網絡逃避。
網絡能快速給人滿足感,讓人產生依賴。面對壓力和挑戰,缺乏應對技巧的青少年可能會選擇網絡作為逃避現實的手段。而且青少年自控力不足,容易越陷越深。另外,網絡的隱蔽性和匿名性,讓青少年在網絡中獲得安全感,滿足對友誼、愛情和贊揚的需求,容易讓青少年沉迷。
李甸提醒,如果孩子每天上網時間超長,影響了日常生活,學業下降,對互聯網形成情感依賴,對其他活動失去興趣;或者停止上網后出現焦慮、抑郁等不適癥狀,家長就需要引起重視了。
治理青少年網癮 疏比堵更重要
網癮帶來的嚴重后果,使得許多家長“談網色變”。他們認為,讓孩子遠離網絡是治理的終極目標。但李甸認為,治理青少年網癮,疏比堵更重要。他說,移動互聯網已經深入滲透到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無法徹底“屏蔽”互聯網。“從某種意義上講,如果要杜絕青少年使用任何互聯網服務,等于讓他們和社會徹底脫節。”
其次,現代教育也通過移動互聯網不斷擴展資源,如果能有效利用移動互聯網,對于青少年的學習反而會帶來積極的幫助。互聯網創業也一直是熱點,對青少年而言,如果能正確引導他們去了解互聯網的商業模式,對他們未來的職業生涯也會帶來一定的幫助。“應當意識到,互聯網對青少年可能是‘雙刃劍’——如果利用好了,會對他們帶來巨大的幫助,反之則會產生巨大的危害。”李甸說,要解決這個問題,疏比堵更重要。
作為家長,應當鼓勵孩子正確使用互聯網,同時告訴他們哪些東西青少年是不應該接觸的,讓他們提前意識到互聯網環境的復雜性,并逐漸培養起一種“自我保護”的心理,這樣他們在接觸互聯網時便不再盲從。同時,家長要和孩子建立良好溝通,了解孩子的成長困惑和網絡迷戀原因。與孩子溝通時要輪流表達,傾聽對方的闡述。
在處理親子關系時,家長可以采取更加理解和接納的態度,讓孩子感受到家長在意的不僅僅是自己的成績,更在意自己的感受和情感需要,這樣有助于增加孩子的安全感。家長還可以根據孩子的能力特點,調整對孩子的期待,避免強人所難;應多發現孩子的優點,多表揚,多鼓勵,激發孩子的現實成就感。同時家長可以多帶孩子參加集體活動、親子活動,培養新的興趣愛好,以幫助孩子順利從網癮的泥沼中爬出來。
作為老師,除教授書本知識外,同樣要引導青少年更全面認識互聯網,尤其在家庭教育缺位的情況下,學校教育應該扮演更重要的角色。通過深入了解青少年的內心世界,與他們進行心靈的溝通,緩解網癮。“老師的引導是一方面,學校也應當通過各種宣傳途徑來普及互聯網基礎知識,并在管理方面做到松弛適度。”
如果孩子網癮問題還是不緩解,可以尋求心理治療,通過團體輔導和正念等認知療法,改變青少年的認知思維模式,緩解網絡成癮傾向。
總之,李甸表示,治理青少年網癮是個復雜的工作,要依據科學合理、對癥下藥的原則推出針對性的解決方案,用疏來代替堵,切忌一刀切,如此方能有所成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