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薪動輒好幾萬、包吃包住,還能跟孩子一起玩。近年來,“兒童成長陪伴師”這個新興職業火了。在當下社會快節奏的生活中,家長們常因忙于事業而難以給予孩子足夠的關愛和陪伴,“兒童成長陪伴師”一職應運而生。

“兒童成長陪伴師”主打一個“陪伴”——他們不僅陪孩子學習、運動、玩耍,還能在親密無間的相處中觀察孩子的行為習慣,適時給予引導和調整,正契合了當下許多家庭的“高質量陪娃”需求。

于是,在社交平臺上,不斷地涌現出大量的“兒童成長陪伴師”招聘信息。開出的薪資大多在1萬元到4萬元之間,甚至“上不封頂”,這樣一份看上去“活少錢多”的工作也吸引了無數求職者的目光。

不過,面對這樣一份需要長時間和孩子打交道的教育工作,也有不少網友產生疑問,“兒童成長陪伴師”和“家庭教師”有什么區別?這個工作真的像聽上去那么“活少錢多”嗎?“高質量陪娃”的行當怎樣建立完善職業標準?

在自己做了多年兒童成長陪伴師后,白羽在上海經營起了一家家政服務公司,專門為有需要的家庭匹配兒童成長陪伴師。在白羽看來,陪伴師并非傳統的保姆或者是家庭教師,它在孩子身邊扮演多重角色。

白羽:它最早的時候是從住家老師類別里面延伸出來的,服務形式也從以前的單純學科提升變成了沉浸式的長久陪伴。我們更側重于高質量陪伴,還有啟蒙早教。它涉及孩子生活起居的照料,所以可以理解為它是住家老師的升級版。我們的客戶基本上都是父母忙于事業,沒有時間精力管孩子;或者父母都比較年輕,在孩子的教育和陪伴上沒有自己的經驗,所以干脆找一個相對專業的人來代為執掌父母的職責,然后他們只負責親子陪伴就可以了。

白羽說,陪伴師的工作主打校外全程陪伴。清晨喚醒孩子的那一刻起,有的陪伴師就會給孩子安排啟蒙熏聽。在前往學校的路上,他們也會精心設計一些益智游戲。

白羽:白天小朋友上學的時間,陪伴師一般在家里面做力所能及的整理收納,然后會備課,因為我們大部分陪伴的是0—6歲的孩子,早教要做得非常體系和規范。比如說今天我們要講顏色的認知,我們要準備色卡,可能還要準備一些食用色素。下午接到小朋友之后,這個時間段的陪伴才是陪伴師最主要的工作時間。比如小一點的我們就開始執行之前做好的這一周的早教規劃;大一點已經上學了,肯定要協助他先完成作業。有些人是陪伴小朋友休息的,養成他們獨立自主睡覺的習慣。

白羽說,目前,大家對兒童成長陪伴師的需求非常旺盛,他們后臺一天能收到幾十條家長的咨詢,而符合家長要求的陪伴師卻不好找。

在一線城市,兒童成長陪伴師的薪資水平非常可觀,月薪能達到萬元乃至數萬元。實際上,兒童成長陪伴師的門檻并不低,不少從業者是從幼師、教培行業轉行而來。

白羽:門檻主要是以學歷為主,像我們服務的客戶大部分都比較重視英文,至少還是要有一定的教育背景和一定的專業背景,而且最好是學前教育專業的。大部分的客戶需要能夠全身心地陪伴孩子,這件事講出來很簡單,但是對于很多年輕的陪伴師來說挺難的,因為沒有婚育過的人,對孩子的共情是缺乏且不敏感的。比如孩子可能眉頭一皺,當媽媽的人就知道他不高興了,還馬上能猜出來他因為什么不高興了,但對于很多年輕人來說可能就缺乏這樣的經驗。

然而,看似光鮮的行業背后也暗藏諸多挑戰。當前,兒童成長陪伴師沒有被列入人社部職業目錄,缺乏明確行業標準和規范,市場魚龍混雜,崗前培訓敷衍了事,服務質量良莠不齊。

在黑貓投訴平臺上,有不少人反饋,一些家政機構收取了求職者不菲的培訓費用,卻無法保證教學質量。今年9月份,小王花2000多元報名了某家政機構組織的兒童成長陪伴師培訓。讓她意外的是,一節課還沒上,她就被安排接活。

王女士:其實我都沒考,我交了錢,過了兩天,他說你有信心接活嗎?我說我有信心。他就給我派活,但是我其實還沒學,證就下來了。這個錢其實是人家給你介紹工作的錢。銷售跟我說,你這樣的我給你保證最低都是8000起,但是他給你介紹的都是5000多的那一種,他說有就不錯了,接吧。

此外,雇主最看重的陪伴師簡歷也可以被美化。

王女士:他會問學歷,會不會說英語,之后就會幫你做簡歷。但是我跟他說我英語不行,他說會幫我們美化簡歷。

專家表示,專業的兒童成長陪伴師確實能在一定程度上幫助家長解決孩子成長過程中的一些難題,能夠滿足一些家庭對于高質量教育的需求,對于孩子的學習、成長和發展起到積極的作用。

但這并不意味著兒童陪伴師就可以取代父母的角色和作用。如果將父母的教育職責打包完全交由第三方來履行,會導致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缺少必要的親子陪伴和親子交流,不僅不會達到理想的教育效果,甚至有可能對孩子的心理和行為產生負面影響。

在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看來,兒童陪伴師并非官方認定職業,缺乏準入標準和行業監管,當務之急是對其進行規范引導。

儲朝暉:對于這樣一個行業的引導,最關鍵的我認為還是要有相應的法規。短期內對這個行業做官方的認定,可能還存在一些困難,因為確認一個職業,事實上有很多剛性的指標和具體的規范。以后規范的方向,我認為可能用資質替代的方式,如果有教師資格證就認可你有從事兒童成長陪伴師的資質,這樣可能是解決這個問題的一個過渡性辦法。

責任編輯:劉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