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博主用鏡頭講述三秦大地上的十三朝故事
?他的視頻帶領粉絲學歷史看西安
作者:馬相 師冰潔
發布時間:2024-11-17 21:17:07 來源:西安日報
西安博主“安州牧”。(受訪者供圖)
相比起西安的大雁塔、鐘樓等熱門景點,建章宮遺址顯得有些“冷門”。但是近期這里吸引了一批熱衷“訪古”的年輕人,其中很多人都提到了一個西安博主的名字——“安州牧”。
將知識點趣味化更易懂
“安州牧”堅持做歷史類科普視頻
“嗶哩嗶哩”被粉絲稱為“B站”,作為中國年輕人高度聚集的文化社區和視頻平臺,它鏈接起用戶、創作者,構建了一個源源不斷產生優質內容的生態系統,知識類中長視頻是B站的重要部分,“安州牧”做的就是這類內容。
“安州牧”是個90后“西安娃”,本名李言。大學期間他的專業是歷史學,愛好是電影。2015年畢業后,李言創辦過視頻公司,也在深圳的影視公司工作過。在這段漂泊的時間里,有一件事他從未放棄,那就是在B站上做歷史類科普視頻。堅持的原因很簡單,李言說,很多西安人會因為自己生在十三朝古都而自豪,但可惜的是,他身邊沒幾個朋友能說出究竟是哪十三個朝代,這讓他產生了做歷史科普的想法。“身邊的朋友都認為歷史非常枯燥,我就想努力去做連接大眾和專業知識的橋梁。”就這樣,李言用自己的專業加上會做視頻的技能,當起了信息差的“翻譯工”,把大家不常接觸的史書和研究文獻,翻譯成更容易接受的短視頻。在他的視頻里,歷史朝代經歷復盤、人物關系被仔細梳理、知識點也被趣味化。
但是,做視頻的前3年,李言都沒有被“看到”。為了生活,他只能跟著劇組到處跑,一邊觀察、學習、工作,一邊在自己B站視頻毫無起色的“失落-期待-失落”情緒里循環。直到2019年4月17日,他終于被“看到”了。“當時還在劇組,一天收工后回酒店的路上,打開手機一看,有一條視頻突然火了。”那是李言做的《正話三國》第18集,播放量從平時的100多變成了1萬多。“因為這是個系列視頻,所以前后每條視頻的播放量都跟著漲了起來。”
至此,李言的賬號“安州牧”逐漸被更多人關注。后來,李言又做了《兩晉十六國》系列視頻。到2020年年底,“安州牧”在B站收獲了近30萬粉絲,于是李言決定在家鄉西安、這片擁有厚重歷史的土地上組建團隊、工作室,將自媒體作為他的新事業。
粉絲跟著“安州牧”打卡西安
希望更多人了解古都的歷史和文化
“對于歷史類視頻創作者而言,西安是一座寶庫。”李言2016年做的第一個歷史類科普視頻系列叫《西安老地名》,“我想讓大家切身感受到歷史就在我們身邊,古都西安處處有故事。”正式建立工作室后,他的視頻依然扎根西安,講述著三秦大地上的十三朝故事。
拍攝歷史類科普視頻,李言最推崇的就是給觀眾搭建“古今對話”的橋梁。在拍攝關于玄武門之變的視頻時,他前往推測最有可能是玄武門遺址的地點進行實拍;為了重現唐太宗去世的歷史時刻,他前往翠微宮遺址、昭陵實拍,并制作3D復原模型……在短則二十分鐘、長則四十分鐘的視頻中,李言始終將考證歷史作為科普視頻的首位。他希望觀眾在看了他的視頻后,來到西安不僅能看到今日的繁華,也能在曾經的歷史場景中駐足,感受古今交融的震撼,“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這種古今呼應感是最能打動人的。”李言說。
在李言看來,城市的歷史文化與現實生活是可“溝通”的。如果不了解西安的歷史故事,大家看到的往往是冷冰冰的石頭與遺跡。如果史書對于事件的發生地點或者某個名場面有具體的位置描述,李言都會盡量把這個位置呈現給觀眾。他希望觀眾在看了自己的視頻后,能與日常生活產生交集。“當地的觀眾可以更加清晰地關注腳下的土地,外地的觀眾也可以為了回到歷史現場去‘打卡’,最終達成從科普視頻到歷史傳承的現實意義。”
就這樣,李言做歷史類科普視頻已經7年了,從不被“看見”到成長為B站“百大UP主”,成為B站上最具影響力的創作者之一。如今,有200多萬粉絲跟著這位西安年輕人學歷史、看西安,很多人開始跟著“安州牧”打卡西安。
因為有龐大的粉絲群體,如何讓自己深愛的西安更容易被“看懂”“讀懂”也成為李言的目標。“西安的景點更適合做成VR或者AR體驗項目。”李言認為西安的歷史古跡非常豐富,但遺憾的是大多數都成為了遺址,如何讓西安的古建筑通過現代影像技術“重現”,是發揮這座歷史寶庫作用的出路。“比如碑林,如果將石碑背后的故事全部展開,將展示出西安的城市文脈。”李言說,他最喜歡帶外地朋友從和平門出發,經過下馬陵走到碑林、湘子廟,也希望更多的人去探索西安,讓“小眾”景點變成大眾喜愛的“打卡地”。
“如果能在西安建一條串起‘十三朝’的線路,也將是一個非常精彩的故事。”2024年1月31日,李言在網上發布了一條《百大UP主團隊,打卡穿越十三朝!》的視頻,評論區的熱評第一是一位名叫“蘇衡子”的西安網友,他復制了這條打卡線路。“蘇衡子”用了一天時間,從未央區西晉時期修建的敦煌寺出發,到最后一站鄠邑區后秦時期修建的草堂寺截止,完成了李言在視頻中提出的“步行+公共交通+經費一百元以內”的高難度挑戰。“如果設計出一條有意思的路線,開發為成熟業態,并以適應互聯網傳播效應的形式加以推廣,一定可以吸引很多游客,也就有機會讓更多人喜歡上西安的歷史和文化。”
李言對家鄉西安有著發自內心的熱愛,希望通過自己的視頻將“小眾化”的“訪古”變成“大眾化”的“活動”。他希望更多人了解西安歷史,深入感受西安文化。“要樹立文化自信,了解歷史和文化很重要,只有逐漸讀懂歷史,才能積淀出由內而外的自信感,在說出‘中華文明源遠流長’時更有底氣。”這是李言的初心,也是他堅持7年在做的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