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抓牢幼兒園和小學近視防控關鍵階段?專家解讀教育部等三部門最新文件→
作者:鄭翅
發布時間:2024-11-14 09:46:54 來源:中國教育報
凝聚共識 抓牢近視防控關鍵階段
《通知》明確“前移防控關口,抓牢幼兒園和小學近視防控關鍵階段”。前移防控關口有何意義?如何抓牢近視防控關鍵階段?
“小學是近視發生最多的學段,是打贏近視防控攻堅戰、持久戰的最重要階段。要緊緊抓住幼兒園和小學階段學生課業負擔輕、可塑性強的關鍵窗口期,進一步強化幼兒園和小學近視防控,大幅降低近視發生率,為后面的初中、高中階段近視防控贏得時間和空間。”教育部體衛藝司負責人說。
全國綜合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宣講團成員、北京潔如幼兒園園長于艷萍認為,《通知》要求遵循了近視發病的原因、過程和規律,抓牢抓準了近視防控的突出矛盾和攻堅重點,是有效遏制兒童近視低齡化、推動科學防控的重要舉措。
“兒童的視覺發育有其獨特的關鍵期和敏感期。0—6歲是兒童視覺發育的關鍵期,12歲前為敏感期。學齡前,兒童眼球結構和視覺功能仍在不斷發展和完善,孩子對視覺環境的刺激非常敏感。營造良好的視覺環境,養成良好的用眼習慣,對保護兒童視力、維持好兒童足夠的遠視儲備、有效預防近視發生至關重要。”于艷萍說。
“近視成因是久視近物和疲勞用眼,是遠視聚焦能力退化的結果。”全國綜合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宣講團成員、浙江省湖州市南潯區善璉學校校長張乾坤說,近視發生率一般隨著近距離用眼時間的增加而提高,近視發生往往有個漸進的過程,要十分重視預防。《通知》將近視防控關口前移到幼兒園和小學,從源頭上進行了科學把控。
落實《通知》精神,幼兒園須做到科學銜接不“搶跑”,堅持幼教核心理念,堅決做到“以游戲為基本活動”。于艷萍認為,要通過豐富多彩的游戲,滿足幼兒多方面發展需要,在游戲中適時引導幼兒注意保持正確姿勢和用眼習慣,讓保護視力的觀念潛移默化地融入孩子的日常行為習慣。
多措并舉 構建近視防控良好生態
有效降低兒童青少年近視率是一項系統而復雜的工程。
《通知》提出:“創造條件保障充足戶外活動時間。要鼓勵幼兒園老師和家長帶領孩子參加以游戲為主的戶外活動和適宜的體育運動,確保幼兒每天戶外活動時間不少于2小時,其中體育活動時間不少于1小時。要嚴管教師拖堂或占用課間休息時間,有序組織和督促小學生課間到室外活動或遠眺,防止學生持續疲勞用眼。”
“戶外活動是預防近視的‘天然良藥’,不僅能讓眼睛得到充分放松和休息,更能有效鍛煉眼睛的聚焦能力。”張乾坤認為,教師要引導學生和家長正確認識戶外活動對近視防控的重要性。
“強調戶外活動對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有著極端重要性。據統計,每天2小時、每周10小時以上的戶外活動,可以使兒童青少年近視發生率降低10%以上。”全國綜合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宣講團副團長、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眼視光醫院集團總院長瞿佳說。
《通知》同時明確:“各地教育行政部門要深入落實‘雙減’政策,強化教學管理,嚴禁小學超前教學和超綱教學。”
對此,瞿佳認為,這是落實兒童青少年健康成長的必然要求。“進一步強調落實‘雙減’政策,不僅彰顯了教育部門在推進素質教育、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方面的決心和行動,更體現了對兒童青少年健康成長的高度重視和切實保障。要通過狠抓政策落實,從根本上減輕學生過重課業負擔,避免學生因長時間、高強度的學習而影響眼健康。”瞿佳說。
多方協同 共筑近視防控綠色屏障
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需要校家社醫形成合力。
家庭是兒童青少年成長的港灣。《通知》指出:“面向家長開展有針對性的宣傳教育,提升家庭近視防控意識,逐步改變家長‘重治輕防’觀念。”
“《通知》將通過學習掌握科普知識、改變‘重治輕防’觀念、樹立正確意識作為近視防控的重點。”瞿佳認為,家長是孩子近視防控的“守門人”,應充分認識近視的危害,了解近視成因和預防方法,合理安排孩子的作息時間,主動定期監測孩子的視力。發生近視后,要帶孩子到正規的醫療機構就診,并遵從醫囑進行科學干預和矯正,控制近視發展。
學校作為近視防控的重要陣地,應當如何將近視防控納入日常教學管理?
《通知》要求深化落實“五項”管理。各地教育行政部門要深入落實小學生手機、睡眠、作業、讀物和體質管理。幼兒應盡量減少使用電子產品,引導小學生科學規范使用電子產品,養成信息化環境下良好的學習和用眼衛生習慣。
“學校和家長要攜手合作,將科學的用眼習慣潛移默化地融入孩子的學習生活中,貫徹落實《通知》明確的‘六個一’要求,加強視力健康教育,引導孩子遵循‘一拳、一尺、一寸’的原則保持正確坐姿,嚴格監管孩子使用電子產品的時長,避免過度用眼。”瞿佳說。
“《通知》堅持預防為主的大健康理念,抓牢抓準近視防控關鍵環節和核心要點,從多角度、多方位、多階段、多層次、多環節入手綜合施策,推動教育、衛生健康、疾控等部門明確責任、合力攻堅。”于艷萍認為,有效預防近視是綜合性系統工程,唯有全社會廣泛參與、協同共治,方能取得良好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