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南信陽市實驗高級中學學生會干部在日常學生管理中索取錢財的事件引起了廣泛關注。據多家媒體報道,該校學生會干部在沒收學生手機后,私下向學生收取每臺300元的費用以歸還手機,若不交錢則給予處分。學校對此高度重視,并發布了通報,確認情況屬實,涉事學生已被清退出學生會,并將根據公安機關的調查結果進一步處置。

新聞一經爆出,網絡嘩然。在中學校園里,在學生干部群體中,居然發生索賄受賄現象,著實讓人對“沒有你見不到的、只有你想不到”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學生會干部作為學生中的佼佼者,理應起到模范帶頭作用,然而,部分學生干部卻利用職權謀取私利,反映出其價值觀的嚴重偏差。在物欲和權力的誘惑下,這些學生干部選擇了不正當手段來滿足個人利益。同時,學校在日常管理中也存在漏洞,未能及時發現和制止學生會干部的不當行為。學生會在學校的監管下運作,但由于缺乏有效的監督機制,導致學生會干部有機會進行違規操作。

風成于上,俗形于下。學生會干部索賄受賄,更深層的原因要歸結于社會上存在的不良風氣對學生產生的影響。社會上的一些腐敗現象和不正之風可能通過家庭、網絡等途徑傳遞給學生,使他們產生了錯誤的價值觀和行為模式。與此同時,部分家庭在培養學生的價值觀和行為習慣方面可能忽視了道德和法治教育,導致學生在面對誘惑時缺乏足夠的判斷力和抵抗力。

所以,痛定思痛,要避免再出現此類現象。

首先,學校應加強對學生的價值觀教育,通過開展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行為準則。可以邀請專家學者進行講座,組織學生參加相關主題活動,增強他們的道德意識和法治觀念。

其次,學校應建立健全學生會管理制度,明確學生會干部的職責和權限,加強對學生會干部的監督和管理,定期對學生會的工作進行審計和評估,確保其運作透明、公正。同時,可設立舉報渠道,鼓勵學生和教師舉報違規行為。

更重要的是,社會各界應共同努力,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減少不良風氣對學生的負面影響。媒體要加強對正面典型的宣傳,曝光和批評不良現象,引導社會形成正確的價值導向。家庭應重視對孩子的道德和法治教育,培養他們正確的價值觀和行為習慣。家長應以身作則,為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幫助他們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亡羊補牢,猶未為晚。河南信陽市實驗高級中學學生會干部索取錢財的事件給我們敲響了警鐘。學生作為國家的未來和希望,其價值觀和行為習慣的培養至關重要。我們相信,通過學校、家庭和社會共同努力,通過加強教育、完善制度、營造良好的環境,此類事件將會得到有效遏制,學生的成長環境將會更加健康和純凈。

責任編輯:劉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