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相長,是教育的真諦所在。在課堂上,我們要時時刻刻牢記“三分教,七分學”的原則,把握“教”與“學”的平衡。

提高教學質量,這不僅僅是一句口號,更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肩上沉甸甸的責任。

在眾多方法中,“三分教,七分學”的理念如同一股清泉,為我們的教學之路帶來了新的啟示。

本文,我們一同深入探討,如何更好地運用費曼學習法,在課堂上實現“教”與“學”的完美融合,讓“教”成為“學”的翅膀,助力學生飛得更高、更遠。

???????

課堂上的“教”與“學”:平衡的藝術

談及課堂上的“教”與“學”,我們不得不提到一個關鍵詞——“度”。

這個“度”,既是對教師“教”的適度放手,也是對學生“學”的充分信任。

在教學的舞臺上,教師不再是單一的表演者,而是引導者、組織者,甚至是觀眾,而學生則是這場演出的主角。

他們需要在教師的引導下,勇敢地站上舞臺,用自己的方式去演繹知識的魅力。

特別是學生的“教”,更是我們不容忽視的一環。

如何讓學生去“教”?

這需要我們教師巧妙地創設教學場景,讓學生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通過組建學隊,相互教授、相互學習。

當學生在嘗試教授他人時,他們會遇到各種挑戰,如說不清楚、講不明白等,這正是知識掌握不牢固、學習還停留在淺表層的體現。

而正是這些挑戰,促使他們不斷反思、深化理解,從而真正掌握知識。

費曼學習法:以輸出倒逼輸入

費曼學習法,一個簡單卻強大的學習工具,它的核心在于“以輸出倒逼輸入”。

簡單來說,就是讓學生用自己的方式,將學到的知識教授給他人。

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不僅是在傳授知識,更是在鞏固自己的知識體系,發現不足,進而完善。

想象一下,當你試圖向一個不懂這個知識點的人解釋它時,你會發現自己需要更加深入地理解它,才能用簡單明了的語言表述出來。

這種從“輸入”到“輸出”的轉換,不僅是對知識的再加工,更是對思維的鍛煉。

而學生在這個過程中所經歷的挑戰與成長,正是費曼學習法的魅力所在。

當然,要真正實現“以輸出倒逼輸入”,我們還需要在課堂上營造一個開放、包容的學習氛圍。

鼓勵學生大膽提問、勇于嘗試,讓他們在失敗中汲取經驗,在成功中收獲自信。

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在課堂上真正“動”起來,成為學習的主人。

學習目標的設置:明確、具體、可達成

要讓學生在課堂上有所收獲,首先需要明確學習目標。

這些目標不僅要體現學科特點,還要具體、可達成。

它們應該像一盞明燈,照亮學生前行的道路。

我們可以嘗試用“借助或經歷或通過什么”的格式來表述學習目標,這樣既能讓學生明確知道要做什么,又能引導他們思考如何去做。

同時,這些目標還應該能夠體現出學生學習行為和思維習慣養成的路徑。

比如:在學習數學時,我們可以設置這樣的目標:“通過解決一系列實際問題,掌握分數加減法的運算規則,并能在解題過程中養成良好的檢查習慣?!?/p>

自主學習的設計:習慣養成與梯度學習

自主學習是學生獲取知識的重要途徑。

要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我們需要從兩個方面入手:

一是學習習慣的養成;

二是梯度學習的設計。

學習習慣的養成需要借助各種學習工具和方法。

比如:我們可以要求學生使用紅筆進行批注、標記,用直尺繪制圖形,用模型輔助理解等。

我們還要引導學生采用圈畫、眉批等方法進行學習,讓他們在自主學習中逐漸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梯度學習的設計則要求我們在設置學習任務時,要考慮到學生的個體差異和學習水平。

我們可以將學習任務分解成若干個有梯度、有步驟的環節,讓學生在逐步深入的學習過程中,逐漸掌握知識點。

同時,我們還要合理安排每個環節的時間,確保學習內容能夠真正落地。

合作學習的設計:互評互助,共同成長

合作學習是課堂上不可或缺的一環。

它不僅能夠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與互動,還能培養他們的團隊協作能力和社會交往能力。

在合作學習的設計中,我們要注意以下幾點:

一是合理的學隊分組,可以根據學生的性格、興趣和學習水平進行分組;

二是充分體現教學評一致性,加大師生互動評價、學生自我評價以及學生間、小組間的相互評價;

三是強化小組內的復述記憶與理解,特別是對于重點內容,學習完成后要立即通過小組復述要點和思路;

四是合作學習要有價值、要有時間保障,要突出尖子生的帶動作用,讓學優生幫助學困生實現合作共贏。

有效訓練的設計:精挑細選,學練評一體

訓練是檢驗學生學習成果的重要手段。

在課堂上,我們要精心設計訓練內容,確保它們既有針對性又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同時,我們還要做到學練評一體。

在合作學習中,要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設置有針對性的互幫互學環節,讓每一個學生都能有所收獲。

在訓練過程中,我們還要及時給予反饋和評價,讓學生明確自己的優點和不足,從而有針對性地改進和提高。

總結反思的設計:內化知識,提升自我

總結反思是學習過程中的重要環節。

它不僅能夠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知識,還能培養他們的批判性思維和自我反思能力。

在總結反思的設計中,我們要注重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交流與互動。

鼓勵學生每節課后進行總結反思,重點反思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中的收獲以及存在的不足。

我們還要及時給予學生在思維方法、自我總結等方面的指導,幫助他們不斷提升自我。

結束語

教學相長,是教育的真諦所在。在課堂上,我們要時時刻刻牢記“三分在教,七分在學”的原則。

讀書學習是每一個學生自己的分內之事,我們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能動性,讓他們在課堂上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責任編輯:胡晉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