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市漢濱區西關小學:“體驗式學習” 提升學生科學素養
作者:張蕾
發布時間:2024-04-01 15:53:59 來源:陜西教育新聞網
近年來,安康市漢濱區西關小學以優質均衡發展創建為契機,以科技教育為主要突破口,實施“科教文融合”發展策略,不斷加強科學學科硬件建設,嚴格落實“雙減”政策,充實科學學科師資,加強學科教研和培訓,培養少年兒童從小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探索出了“三個三”科學教育工作模式,引導學生開展“體驗式學習”,促進了學生科學素養大提升。
健全三項機制 保障工作落實
健全組織領導機制。該校認真落實國家、省、市、區關于全國科普日和青少年科學調查體驗活動的要求,組建了由校長任組長、教學副校長主抓、科學教師和班主任齊抓共管的科普活動領導小組,確保科學教育與各項科普活動落到實處。
健全科教育人機制。為了落實和體現《課標》所倡導的科學觀念、科學思維、探究實踐、態度責任等科學課程的育人價值,全面培養少年兒童從小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培養學生學習科學研究的基本方法,不斷提升師生科技素養、創新素養和合作素養,該校堅持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科學體驗活動。結合全國科普日、陜西省青少年科學調查體驗活動和校園科技節三大主題活動,充分發揮學校主陣地作用、家庭基礎作用和社會平臺作用,形成校、家、社“三位一體”培養學生科學素養實踐能力。
健全宣傳引導機制。學校在重要時間節點,利用校會在全校舉行活動的啟動儀式,向師生介紹科普日、科學調查體驗活動、科技節的內容及意義。利用校園公眾號、微信客戶端等有效載體對科學教育及實踐活動等內容多頻次進行宣傳,營造出了人人愛科學、人人學科學、人人用科學的濃厚氛圍。
運用三種方法 拓展工作路徑
“行百里者半九十”。在組織各項科普活動過程中,該校不僅重視活動的啟動、隊伍的組建,更注重強化過程,主張班班有活動,人人有主題,全方位落實活動的開展過程。
請進來。學校堅持以《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普及法》為指導,以校園科普教育為基礎,積極拓寬科普活動的渠道,與多個單位建立了科學普及合作機制。一是充分與科協、科技局等部門合作,尋求有效資源,將《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普及法》《科普云游美麗陜西》《家庭避震指南》等科普材料引進校園,豐富了師生們的科普知識,有效補充了學校的科普宣傳內容,受到了師生們的歡迎。二是結合“科普日”活動,每年邀請科普專家來校開展科普活動,《碳達峰 碳中和》《別讓地下水“哭泣”》《國家版圖,一點都不能少》等科普宣講擴充了師生們對科學知識的了解,普及了科學技術和發展歷史,激發了師生們愛國愛家鄉的美好感情。
走出去。該校緊緊把握每年重點科普工作的要求,先結合校情、學情,確定活動主題,再制定落地詳實的活動方案,同時創建小組,有序組織學生開展科普學習,逐步落實調查、問卷、體驗、實踐、反思、總結。一方面,分年級組織師生以研學的形式前往漢江公園、氣象站、瀛湖大壩等科普實踐教育基地參加科普體驗,引導學生親身感受科學技術帶給生產生活的便利。另一方面,鼓勵學生們結合節約糧食、食品安全等主題,走出課堂、走出校園,在家里、在戶外開展各類實踐活動。各小組學生以問卷調查、科學小報、科普閱讀、觀察日記、統計圖、科普繪畫、調查報告等多種形式記錄研究過程,最后再上傳研究成果,分工協作,深度參與,有序有趣。
搭臺子。科學素養的提升不能速成。一節節生動有趣的科學實驗課,為學生們打開了科學的大門,培養了他們樂于探究的實踐精神;一次次有針對性的科學調查活動,引導學生樹立嚴謹的科研態度,培養了他們實事求是的精神;體藝節上,“科技創新”方陣的亮相總會博得全場歡呼;社團成果展上,科學社團的小制作、小發明總能吸引著師生們駐足觀看;“變廢為寶”創意主題手工制作和環保服裝秀活動,為師生們搭建了展現自我的舞臺。活動中,很多老師和家長也能積極參與和幫助,涌現了許多富有創意的作品和有趣的小故事。
緊扣三大環節 創新活動形式
學校科學組充分發揮學科優勢,積極探索以課程為基礎、以活動為抓手、以競賽為提高,緊扣“課程—活動—競賽”三大環節,彰顯科創魅力。
開展高水平的教研活動。結合學校開展的“微教研”活動,科學組積極探索教學的新路徑和提升教學質量的新方法。學科召集人胡維苗老師還將科學與心理健康教育結合起來,引導學生們創作了許多科學心理繪畫作品。
開展有質效的實踐活動。該校堅持根據學生興趣、愛好,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科技社團活動,利用課后服務等有限時間,組織學生開展科技教育活動,不斷提升學生動手能力。
開展高規格的競賽活動。在連續六屆的科技節和連續兩屆的科學調查體驗活動中,全校20個班級,1000名學生全員參與。科學教師引領,各學科教師融入,參與活動內容涵蓋能源資源、生態環境、安全健康、創新意識的方方面面,做到了青少年科普工作不是“獨角戲”,而是“大合唱”。通過活動,老師們努力使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知識性與趣味性兼顧,達到了寓教于樂的目的。學生們通過思考問題和學習活動掌握科學研究方法,通過科學調查學習與人溝通交流的技巧,通過科學實驗體驗到動手實踐的樂趣,極大地提高了發明、創造的興趣,增強了克服困難的信心,感受到創造所帶來的喜悅與成就感,將愛科學、用科學的意識根植于內心。在2022年陜西省青少年科學體驗調查活動中,該校被評為“全國優秀學校”,16份報告獲獎;在2023年的此項活動中,該校共有174人次獲獎,被評為“陜西省優秀組織單位”。
在未來的工作中,學校將繼續站在學生終身發展的高度整體構建科學素養培養體系,做好科學教育加法,不斷激發兒童的科學興趣和科學精神,勇于實踐、敢于創新,為實現“科教強區夢”和“科技強國夢”貢獻力量,以不懈努力彰顯新時代教育人的使命和擔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