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四個多月專家名師的悉心指導、老師們的集中教研培訓。3月21日,2023年“陜西省城鄉教師學習共同體名師引領行動”西安市港務分會場小學組結班儀式在陸港四小圓滿落幕。西安市教育科學研究院小學語文、道法、區語文專職教研員,航天城第二小學陜西省音樂學科帶頭人和來自全區語文、道法、音樂三個學科的共計100余名教師參加本次活動。

2023年城鄉教師學習共同體項目的實施,從省市名師、區縣優秀教師的精彩課例展示,到線上一起學習交流成長,一路收獲,一路分享,一起來看看老師們的所學所獲吧!

閆云平老師的微型課《鹿角和鹿腿》,圍繞“鹿角和鹿腿辯論會”的任務。借助四個學習活動,設置思辨性問題,推進學生思維學習活動,用寓意來提高學生認識,指導生活。

高園老師執教的《趙州橋》一課,立足文本,基于學情,抓住趙州橋“雄偉、堅固、美觀”的特點層層展開學習活動,學生代入導游角色,感受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借助關鍵詞將趙州橋介紹給更多的人,發揚了傳統文化。

武博婷老師的微型課《我的奇思妙想》,圍繞“自然科技”主題展開習作活動。以目標為導向,設計了有層次性的教學活動,課堂上老師關注對學生發明創意和寫法的指導,為學生的習作打下堅實基礎。激發學生創造興趣,引導學生發散思維,進行奇思妙想。

何文靜老師執教的《學弈》一課,以活動鏈的形式設計了三個學習活動,初讀文言,體會韻味;品讀文言,明晰觀點;了解作者,拓展延伸。由淺入深,層層遞進,通過不同形式的朗讀,讓學生理解故事內容,并聯系生活經驗,由課本延伸到了學生的生活經驗讓整個課堂渾然一體。

蘇凱旋老師執教的《美麗文字,民族瑰寶》一課,創設情境,和學生一起游覽中國文字博物館,通過尋漢字起源,探漢字發展,賞漢字之美,激發了學生興趣,感悟我國文字的豐富多彩、古老優久、字形優美的特點。

王文靜老師執教的《我的環保小搭檔》一課,立足“生本”思維,創設豐富、有趣的課堂活動,引導學生以小見大,從關注身邊的“環保小搭檔”開始,爭做綠色小衛士,從而樹立熱愛自然的環保意識。

王夏老師執教的《我們所了解的環境污染》一課,以現實中的塑料制品為例,讓學生們主動發現其特性,再加以視頻材料教學,讓學生走進生活,深刻認識到環境污染帶來的危害,樹立環保意識。

李巖老師的微型課《草原就是我的家》,通過《賽馬》導入,帶學生走進了草原上小牧民的生活,通過創設情境,用音樂感受草原自由歡樂的生活。在歡快的旋律中培養了對少數民族音樂的喜愛之情。

劉怡廷老師執教的《火車開啦》是一首輕快且具有生活情趣的兒童歌曲,節奏簡單明快,旋律流暢上口。劉老師立足于學情,創設情境,學生們沉浸在美妙的音樂氛圍中。

肖潤華老師執教的《我是少年阿凡提》是一首具有濃郁新疆風情的兒童歌曲,深受小學生們的喜愛。這首歌曲旋律輕快、活潑,歌詞內容富有教育意義,肖潤華老師通過對這首歌曲的教學,鼓勵孩子們要勇敢正直、樂于助人。

評課交流環節,市教科院王曉綱老師結合課例,從如何有效解讀教材、把握學段特點、引導深度思考、教學評一致性等方面進行專題講座,指出了指向核心素養的學習活動設計要深度研究新課標和單元教學,結合課文語言的特點和課后題,靈活設計課堂學習活動,讓語文教學的學習活動設計更富有針對性、有效性,使老師們對新課標倡導的課堂教學有了更清晰的認知。

以學生為中心,立足于學生,本次評課環節也創新形式,一起聽聽學生對這節課評價如何?

市教科院王利老師從如何讓思政課“有趣、有情、有用”出發,肯定了三節課的優點,從老師們的授課中不僅看到了教學手段和信息化對課堂的升華,還看到了傳統文化的傳承、道德的認同,希望老師們繼續打磨自己的教學水平,打造有高度、有深度、有溫度的課堂。

梁萍老師立足于藝術課程的核心素養,結合課例,肯定老師關注新課程理念,注重學生主體性的教學方式,她提到,音樂教學應該激發學生的音樂興趣,通過豐富多樣的教學手段,引導學生積極參與音樂活動,享受音樂帶來的樂趣,更要重視學生的音樂感受能力和表現能力的培養。

老師們也暢所欲言、積極互動,從不同角度發表見解,共同探討,實現思維碰撞,在交流研討中深刻認識到課堂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渠道,將在今后的教學中推陳出新,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

責任編輯:劉昕